“姜学士过奖了!”董寿从姜绍康的言辞中听出了嘲讽的意蕴,他无意于和这个文坛领袖多说什么,转向冯贻玖,说:
“冯学士,今日多有叨扰,得罪了!在下告辞!”
“董公慢走。”冯贻玖拱手答道。
“走了!姜公,还要去刑部呢,这几天尚书台正在清算刑部左侍郎翁茂溱,在下忙得很呐……”董寿得意洋洋地甩动衣袖,满脸志得意满。
“不送!”姜绍康硬生生地从牙缝里挤出两个字来。
望着董寿那离去的背影,冯贻玖凑到姜绍康身旁:“姜学士,董寿虽然是斯文败类,可他现在毕竟是王相的人……”
“王相的人又如何?王相又如何?位居宰辅,权倾天下,就可以为所欲为吗?”姜绍康怒冲冲地反问。
“这事儿,确实是他们的错……”冯贻玖讷讷道。
“冯学士,众位!”姜绍康不顾冯贻玖的话,转向众人,从袖子里掏出一纸文书,说,“姜某和各位阔别两个多月,一直在青溪赈灾,一段时间以来,未曾写过一篇诗文,文笔不免生疏。今天姜某去拜祭了一位老朋友,归来以后,满心愤懑,无从说起!姜某忝居文坛,口不能言,只能借诸笔端,以抒愤愤之情!这一篇文章,是姜某新作。如果各位看得起姜某,就辛苦誊抄一份,稍迟,姜某就要把这篇文章递交吏部去了!”
“是什么?”冯贻玖一把拿过来,走到厅堂门前,展开。
编修们纷纷凑到冯贻玖身边。
姜绍康从容地端起一杯茶,在自己的位置上落座。耳畔传来惊讶的耳语声,议论声,最后是呜呜咽咽的哭声。他什么也没说,只管一杯接一杯地喝下茶水。
“姜学士!”一个编修哽咽地走到他面前,“拜读了您的大作,在下如醍醐灌顶!不劳学士多说什么,在下这就誊抄下来,公之于众!”
“对,姜学士!”
“我也愿意誊抄,将姜学士的檄文发布天下!”
姜绍康放下茶杯,长出一口气。
“白圃啊,”冯贻玖凑到姜绍康身旁,满脸不安,“你可知道,这一篇文章,要是传出去,王相他们岂能放过你?”
“我怕吗?我怕他们什么?是怕他们杀了我?怕把我一家老小也诛杀殆尽?来呀!尽管来啊!大不了就是一死,如果能追随曹东轩于泉下,姜某如沐春风!冯学士,姜某知道你年高德劭,你若怕损了晚节,晚生绝不敢搅扰!”
“白圃!断不至于如此!”冯贻玖正色道,“你姜白圃既然有这番勇气,我们翰林院上上下下,难道都是孬种?各位!把姜学士的文章抄下来,传送京西书院,国子监,还有那几位文坛名士那里!就不信他们权势赫赫,还能杀光天下读书人不成?”
“好!”一片片应答声此起彼伏。
——
董寿乘坐马车,大摇大摆地穿过皇城正门的神武大道,一直到东城的刑部衙门前停下。他下了车,腆着便便大腹,大摇大摆地迈入了刑部衙门。
一进门,他就看见了上次所见的那块太祖皇帝立的铁牌。它依然矗立在那里,一个新修的小小的亭子为它遮风挡雨。董寿不屑地“嘁”了一声,绕过铁牌,来到衙门大堂。
大堂里秩序井然,各司官员正在有条不紊地忙碌。正堂居中的位置依然空缺,在其旁侧,刑部左侍郎的位置上,翁茂溱坐在一堆文书后面,奋笔疾书。
董寿来到翁茂溱面前,“咳”了一声。咳声打破了刑部大堂的宁静。
“董公。”翁茂溱站起来,面色平淡地说。
“哟,翁侍郎,还挨这儿抄文书呢?”
“是,朱锦一案已经结案,尚有一些文书需要整理呈报,”翁茂溱说,“来啊,给董公看座,看茶。”
“不必了!”董寿抬手制止道,“朱锦一案,是尚书台联合大理寺、御史台一同审理的,怎么还会有些文书在刑部?”
“本朝律法,大案要案,审结之后,由刑部写成具结文书,上报尚书台。”
“我劝翁公不用这么辛苦,”董寿得意洋洋地说,“如果我是阁下,就不会如此劳心卖命。”
“噢?这是从何说起?”
“老尚书已经归天,刑部现在没有主事者,陛下今天已经宣王相入宫,商讨刑部尚书的人选。目前来看,王相的门生,有几个人都能配得上这个位置。我若是翁公,现在应该躲在家里,好好想一想,自己的后路该如何了。”
“是吗?”翁茂溱强压怒火,问。
“不是吗?”董寿兴致盎然地看着翁茂溱那努力平复下来的神色。
“居官一日,就要做好分内之事。不管明天是平步青云,还是家破人亡。”翁茂溱坐回去,不屑地瞥了一眼董寿。“董公今天如果是有公务前来商榷,就请赐教。如若不然,还请不要干扰刑部公务!”
“呵呵,想不到翁公现在也有了几分曹慎修的风度!好,好!是董某打扰了。翁公既然如此说,董某也不说什么了,各位,好自为之吧!”
说着,董寿转身背手,大摇大摆地走出刑部大堂。
(请记住本站地址:www.doupo7.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