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大缸窑的古村落(1/2)

点击网址进入新版阅读页:http://www.doupo7.com全新设计,增加会员书架,阅读记录等功能,更好的阅读体验,精彩不容错过。

研究大缸窑陶瓷发展历史,就不能少了大缸窑这个老地名,因为大缸窑的陶瓷文化需要我们去挖掘,去珍藏,它是土陶瓷文化的根,是大缸窑陶瓷艺人的根,也是枞阳非物质文化的组成部分。

大缸窑具有特殊历史文化意义的地名,源于古代中心聚落,是长江内河菜籽湖流域的经贸、文化和交通中心。应该恢复大缸窑的地名,列入地方文化,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

大缸窑东距枞阳县城约5公里,义津至小缸窑s228公路穿境而过。北面背靠逶迤延绵的黄公山山脉,三面环水,海拔高度29.4米,周边操家墩、常山、汪家山三个岛屿簇拥相依。

20世纪60年代以前,大缸窑境内尚未圈湖造田,每年的汛期,站在大缸窑向南眺望,湖水一望无边,碧波荡漾,犹如汪洋大海。一艘接一艘满载着生活用品及农业生产资料的帆船,从枞阳港起航,通过大缸窑境内,经过菜籽湖运到义津、孔城、金神、练潭等地。内河各地的农产品由此运至枞阳港再转往外埠。湖面千帆竞发,百舸争流,乖风破浪,你来我往。大湖对面的花山倒影点缀湖面,宛如一幅美丽的山水风景。枞阳大闸建造于1958年***时代,将长江货运直航内湖的历史改写。在此之前,每逢汛情,内湖与长江航运直通,物资减少了中转环节。

大缸窑地形地貌犹如一尊雄狮,扼守枞阳长河之首,浩瀚似海的菜籽湖水流经大缸窑入枞阳长河直至长江。这里又是大缸窑渡口的码头,千年渡口,历史悠久。安徽府治安庆,其渡口成为桐城庐江百姓通往安庆的重要驿道。如今枞阳长河大桥通车,大缸窑渡口结束其历史使命。

很久以前,每逢枯水季节,由长江运往内地的物资商品的船只只能停泊在大缸窑中转,由独轮车或人力挑夫再分发各地。大缸窑即成为内地物资中转码头。位于大缸窑西南角的操家墩是菜籽湖流域的商品集散地。这里曾繁华若市,桅樯林立。紧邻其境的神头岗商户鳞次栉比,客户如云。它就是人们记忆中传说的大缸窑窑街。枞阳县印刷厂韩师傅非常关注枞阳古文化,亲眼目睹介绍大缸窑窑街的古手抄本。为此引起韩师傅极大兴趣,亲自前往大缸窑寻找窑街的遗踪。大缸窑陶瓷艺人方成友,曾在操家墩发现古砖与古井。在对操家墩进行复垦整地时也发现多处古建筑遗址。据推测,位于神头岗的大缸窑窑街,早在200多年前的清朝乾隆廿九年,在百年一遇的潮水灾难中毁于一旦。大缸窑曾设学堂,启蒙国学,教化百姓。生于斯长于斯的大缸窑人中,清朝嘉庆年间产生赐进士出身,授资政大夫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的石姓先贤,其棺椁运回到生他养他的家乡安葬故里,即大缸窑境内的石家陵园。从古至今,文明文化孕育着大缸窑人,乾隆廿九年(公元1764年)为特大洪水淹没位置而立的水文碑,历经沧桑,世代相传保留至今,安然无恙。

大缸窑历史悠久,称之为古村落有一定的缘由。有古隧道龙窑,有大缸窑古渡口,有操家墩古水码头,有乾隆间的古水文碑,有古大缸窑窑街(水淹无存),有古梁氏宗祠(水淹无存),有私立私塾学堂(水淹无存),有嘉庆年间的古墓,有近日发现的古隧道龙窑址……。

(请记住本站地址:www.doupo7.com)

上一章 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