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黄连山下的长河故道(1/2)

点击网址进入新版阅读页:http://www.doupo7.com全新设计,增加会员书架,阅读记录等功能,更好的阅读体验,精彩不容错过。

清康熙六十年《安庆府志》载:“黄连山,东南百里。峙湖畔,巨石巉岩,怀、潜、舒、桐四邑之水俱会于此,有桐邑关锁焉。有石刻曰‘四水会同’。”

清道光七年《桐城续修县志》载:“峡山之南脉为连城山。连山如城,层岭数重,危峰叠耸最高者曰莲花峰。峰顶有金牛宕,雨后瀑布,朝阳射之若霞绮然。按《隋书》‘张植封连城县公’,与其父皖城郡公威地当相近,意六朝时必尝以其地置县矣。《舆地纪胜·官吏下》南唐徐骑省注云:‘桐城县南百里,地名连城,四面不壁,居湖中,古木参天。有徐常侍庙,居人谓即骑省也。’骑省字鼎臣,名铉,在南唐以直贬,在舒三年。其作《龙门寺记》有叙云:‘予顷岁谪居此地,思过三载。’今山下有徐及二张公合祠。西南为连城湖,湖西道旁有大石,上镌字曰:‘四水会同’。此山关桐城之大水口。西对小龙、花山口,如门阙然。”

石安赛古渡,原来是王姓人家的祖上捐钱置的义渡,渡船载着天峰寺下小缸窑的人与河对岸花山鲍冲湖边的人往来。从鲍冲湖,以及安庆、桐城的练潭、罗岭、石塘嘴的人,翻过花山,在花山与黄连山的中方寺前,绕过山岗,下得水边,到渡口过渡。

王大爷与爷爷、张大爷、二狗子坐在渡船上闲说着,太阳偏西的时候,爷爷从渡船下来,张大爷、二狗子跟着,走到自己的渔船上,二狗子划着船,爷爷和张大爷在船上,用一根竹钩钩起水中的张钩的张纲,将挂在张钩上的鱼下在船舱里,又将张钩下在水底,回头看看船舱里堆了有小半船舱的鱼儿,虽然时间不长,只捞了一次钩,收获还是很大的。将船儿慢悠悠地往着家里的方向划去。

为集体出湖打鱼的收工时候,爷爷和张大爷、二狗子依然会结伴去黄金岗外摸些鱼的。以前,菜籽湖边的渔民家穷的,造不起渔船的,他们打渔便会用着各种方法在菜籽湖里搞鱼。平常很难摸鱼的时候,他们会自制一种赶网,那赶网就好似小型的纱帐一样,用竹竿撑着,一面开门,一个人手拿着赶网的横竿,下到水中,一个手拿着用竹竿做成的三角形竹赶子,拿着竹赶子,在水中敲击打着,将鱼往赶网里赶,然后提起赶网,顺着后背将赶网里的鱼倒在背后的渔篓里。

那时候,有一些钱的人会买一件鮫皮衣,那鲛皮衣是上下连体的,用鲛皮做成的衣服,渔民也可以穿着这样的鲛皮衣服下水摸鱼。而张大爷和爷爷、二狗子家,是属于菜籽湖的穷人家庭,肯定是买不起鲛皮衣服的,只有靠着自己,所以冬天的雪后摸鱼,便脱了衣服下水摸鱼,浅水里用赶网赶鱼,才穿了一件短裤下水赶鱼。

有时候,渔业合作社后来也买了好多那种鲛皮,给渔民穿了下水捉鱼。在穿鲛皮衣服的时候,先将双脚伸在衣服里,然后慢慢地穿起来,那鲛皮衣服连在颈项前,下身穿好后,将两手手腕处擦些肥皂,然后双手用劲地往衣袖里伸出来,袖口的肥皂润滑着。

(请记住本站地址:www.doupo7.com)

上一章 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