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百官晓谕正典刑(1/2)

点击网址进入新版阅读页:http://www.doupo7.com全新设计,增加会员书架,阅读记录等功能,更好的阅读体验,精彩不容错过。

三司会审并非大唐独有。它起源于战国时期的太尉、司空、司徒三法官,俗称三法司。汉朝的三法司由廷尉、御史中丞和司隶校尉组成。

唐代大理寺、刑部、御史台组成“三司”,共同行驶中央朝廷的司法权力,审理重大案件或疑难谜案。

在审理案件的过程中,大理寺、刑部、御史台都有参与审理的权力,但侧重略有不同。

大理寺是最高审判机关,负责审理朝廷文武官员犯罪以及京城徒刑以上案件。徒案、流案须经刑部核准,死刑案件须奏请皇帝批准。

刑部是最高司法行政机关,掌法律刑狱,可审理全国各地要案,复核大理寺徒流案件。

御史台为最高监察机关,掌纠弹百官、风闻奏事,可监察审理重大案件。

三司会审时负责审案的人员一般都是这三个机构数一数二的长官。大理寺由由从三品大理寺卿一人或从五品下阶大理寺少卿负责。刑部由正三品刑部尚书或正四品下阶刑部侍郎负责。御史台由正三品御史大夫或正四品下阶御史中丞负责。

但是盛唐以后,六部和御史台的最高官职六部尚书、御史大夫,一般不问事,部务实际由侍郎、中丞掌官。

六部尚书、御史大夫大多兼领其它官职。在京师内,则由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兼领。没有兼领其它官职,也都是深受重用的预备宰相。在京师外,则是受重用的各节度使或东都留守兼领。

此次三司会审便是由大理寺卿,刑部侍郎郑云逵,由由从三品大理寺卿一人或从五品下阶大理寺少卿负责。刑部由正三品刑部尚书或正四品下阶刑部侍郎负责。御史台由正三品御史大夫或正四品下阶御史中丞负责。

此时,大理寺最高官员为大理寺卿于,刑部最高官员为刑部尚书王锷,但王锷现在是淮南节度使,只是遥领刑部尚书,实际负责部务的是刑部侍郎郑云逵。御史台最高官员是御史大夫张荐,但是张荐现在任吐蕃吊祭使,实际负责事情的是御史中丞武元衡。

所以皇帝李适让大理寺卿于、刑部侍郎郑云逵、御史中丞武元衡,三人共同负责审查此案。

大理寺卿于乃北周太师谨七世孙,现任山南东道节度使于頔之兄,乃上任户部侍郎判度。

贞元十六年(公元800年)淮西战事正酣时,于奏报之事全被宰相郑馀庆采纳。皇帝李适因淮西战事频频失利,怀疑他二人结党营私,便将郑馀庆贬为郴州司马、于贬为泉州司户。

后来于得益于其弟于頔向李适数次“进奉”,从而专任大理寺卿。

郑云逵出身于荥阳郑氏,进士及第,曾为平卢节度使朱泚门下掌书记、朱滔门下判官。“奉天之难”时,他劝谏叛臣朱滔不成后归家,皇帝李适升他谏议大夫、李晟的行军司马。后来升为右神策军司阶、右金吾卫中郎将、刑部侍郎。他能文能武,深受皇帝李适赏识。

武元衡,字伯苍,他曾祖武载德,是武则天的族弟。他少时天资聪颖,才华横溢,诗赋奇佳、文采斐然。建中四年(公元783年),武元衡高中进士榜首,先后任监察御史、华原县令。

当时华原县内镇将恃恩挠民,武元衡不惜辞官,被皇帝李适赏识,授比部员外郎。一年之内升连续升为比部郎中、左司郎中。后来又任右司郎中。今年年初升任御史中丞。

(请记住本站地址:www.doupo7.com)

上一章 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