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煌已经启程,要回北平了!
九月初,朱元璋颁布了对驸马都尉的恩泽后,就命他即刻返回北平就任。
来的时候是从天空飘过来的,只用了四个时辰左右,就到了南京,但是回北平需要多久呢?
庞煌掀开马车的窗帘,看看前后绵延有一里多地的队伍,不由的从心里发出阵阵的苦笑。
五百亲卫加上各种辎重,还有三十六人的仪仗队伍,目前这就是他要带回北平的人,至于从北平带到南京的人和物品,估计除了自己的衣服之外,全部都留在南京了。
老朱真狠啊,六艘所谓的飞舟,十二名驾驭人员,七名制造工匠,四人的印刷机械制造工匠,全部都被留在了南京,二十四人加上六艘热气球,回到北平的只有自己。
换来的,却只有三十六人的仪仗队,还有只剩下三个月军饷的五百亲卫,这五百亲卫,名誉上是自己的,但到了危急的时候,肯定还是朱元璋的。
自己的这个老丈人估计真的是穷疯了,掠夺了自己的劳动成果,还要让自己帮他养兵,岂有此理。
好在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庞煌揉了揉被马车颠簸的发昏的额角,想到,近半年的努力没有白费,至少换来了允许互市的诏书,带着这张圣旨,那自己就算是半个外交大使了,和蒙古、女真和高丽的互市,允许自己便宜行事。
想到这一点,庞煌觉得古代也很美妙,没有那么多的条条框框,除了地方官员,向自己这种钦差式的巡抚,也不给你规定具体的职司,一句便宜行事,就全部包括了。
那个意思,就是包括和谁互市、在哪里互市、互市的数量等等很多,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去做,这个弹性大的,连庞煌对朱元璋的不满都减轻了很多。
而且不光是互市,自己还可以在海关的建设上便宜行事,北平、辽东诸地的巡检司,也归自己节制,关于设卡,人员,保卫兵卒等等,布政使、按察使和都司,都要配合自己。因为这都是帮皇帝在试点呢?
圣旨一出,谁与争锋!
更何况,自己还带了一个杀人的利器在身边,在北平,谁敢不卖几分情面。
这个杀人利器,就是自称茂太爷的郑国公,一代名将常遇春的长子常茂。今年刚刚十九岁,在南京无所事事,被皇帝收为义子之后,更是一个滚刀肉的角色,经常在南京惹一些麻烦。
估计让朱元璋也是颇为头疼,想把他赶的再远一些,就命他为巡抚副使,负责这五百亲卫的调度、日常生活等等。
其实当初朱元璋提出这个决定的时候,庞煌的意向非常倾向于现在北平的密云指挥使平安,但随即就被朱元璋否定了,指挥使不能轻易调动,而常茂去年刚成亲,娶的是冯胜的女儿。
有了常遇春和冯胜的关系,再加上又是皇帝义子的身份,要比平安又震慑力的多。
出发前,庞煌和常茂见过一面,才改变了自己的初衷,至少这个常茂比平安好笼络一些,而且平安是看着自己从商贾的位置上,慢慢的走到现在驸马都尉的身份,不管怎么样,在北平府,庞煌见过平安几次,总觉得平安有些傲气,对待自己这个驸马都尉,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
但是常茂不一样了,原先两个人基本上就没有见过面,交往就是亲戚关系,常茂的妹妹现在是太子妃,自己和朱标的关系还算可以。
而且常茂和临安公主的关系也不错,至少两人是一起长大的,两人一见面,常茂就问及临安公主的现状,并表示了极大的亲近之意。而且没有一点架子,喝了两杯酒之后,就和庞煌勾肩搭背的,有一种自来熟的性子。
听说庞煌被陈宁弹劾,常茂大怒,召集了一帮勋爵子弟,连夜潜入到陈宁府邸附近,让下人用粪水往其院中倾倒,并堵着门在哪里叫骂,丝毫不顾及有任何影响,陈宁甚至连露头都不敢露头,可见这个愣头青的震慑力。
所以庞煌想了半天,还是遵从了朱元璋的决定,不遵从也不行,就算是五百亲兵,交给自己一个外戚,估计老朱也不太放心,肯定要派个人在这里镇压着,换成一个心机深沉的人,反而对庞煌不利。
而常茂虽然是朱元璋的义子,但在庞煌的记忆中,好像也没有得到过重用,反而被老朱压制的死死的,记忆中好像没有写常茂对老朱有多忠心,而且常茂这种爱憎分明的性格,让庞煌十分喜欢。
而且自己身边,的确缺乏一个统帅军马的人才,常茂这个人,家学渊源,军事上虽然不一定比得上常遇春、徐达等人,但以他横行南京这么多年,都没有被人抓住把柄这一条看,也不完全是愣头青。
更美妙的是,常茂现在还年轻,可塑性很强,人才嘛,当然要靠自己争取了。
正在想着常茂,那常茂就已经出现了。
(请记住本站地址:www.doupo7.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