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庞煌这个半吊子的历史迷,居然以为“团”这个编制来自于前世由外国引进的编制称谓。就被问的措手不及,他哪里知道什么沿袭隋制,还是沿袭唐制?
在众人面前,又不好多做犹豫,不然会打击众人支持的信心,于是心一横,就把他所理解的编制说了一遍。
十人成班、三班一排、三排一连、三连一营、三营一团的这种编制说了出来,三三之说,彻底镇住了当时的人。也幸亏庞煌没有继续说三团一师、三师一军等等,否则真的有人以为他要造反了。
至于好处,庞煌真的是不知道了,只有谦虚的说,保安团毕竟要区别于正规的大明军队,不敢逾越,而且三三进制,有利于火器更大的施展威力等等来遮掩过去,但是却引起了刘孟藻的深思,看他那个表情,仿佛对于军事真的很有研究一般。
半瓶子醋遇到了专业人士,这种事情,庞煌在前世做业务的时候遇到不少,最重要的就是要镇静,在不明白或者一知半解的时候,一定要保持微笑和点头的频率,那样就会少了许多露出马脚的机会。
而针对火器的看法,庞煌却是滔滔不绝,本来就是半个军事迷,虽然对于前世枪支的细节构造不是很了解,但是经过和柳若秋等人的讨论,面对着青铜火铳和大明的各种火器,却是朗朗上口,至于火器间的配合作战,针对骑兵作战的部分方法,更是说的在大明所向无敌。
经过近两个时辰的交流,那位叫做刘孟藻的年轻人和蓝玉两人进了另外一间房子,商议了一会后,蓝玉就问唐门,县学里面的教谕是不是有缺?(洪武二年定,县学设教谕一人、训导二人,生员二十人。以礼、乐、she、御、书、数设科分教,务求实才。)
唐门却是知道机不可失的道理,而且县学在清华义学的陪衬下,基本上已经陷入了停滞状态,只有些许有钱的人家,不屑于和穷苦的孩子一起读书,而且他们也不在乎那点学费,还在那里支撑着。
这些事情,现在还不好对上级说清,虽然蓝玉只是军方的官员,但是他身边这位,则是一位有来头的人物,于是唐门摇头,成县学人满,但是如今县丞一职,倒是因为前任县丞有贪污之嫌,马上就有了缺口,而他也正准备向知府大人报备要人了。
蓝玉有些为难,看了看哪个叫刘孟藻的年轻人,得到同意后,就决定了下来,说道:“我给你们推荐一位县丞,这位刘公子,才高八斗,我会向北平行省参政知事,也就是淮安侯华大人打个招呼,就派往你处吧!”
蓝玉本来就是一个骄傲的人物,北平虽然有各级主官,但是实际上仍然在军队的控制之下。
而武德卫指挥使孙恪,乃是徐达的老部下孙兴祖之子,比蓝玉年龄还小的孙恪不过是靠父亲为国捐躯换来的职位,一向被蓝玉所瞧不起,而实际北平说话最有权威的人,是淮安侯华云龙,却是蓝玉的定远老乡,一向以叔侄称之。
所以蓝玉既然拍板,那么这件事,基本上就已经算是定了下来,而本是前来帮忙的刘孟藻,却成了怀柔县的县丞,只等着北平想京师吏部报备一下,然后再向相关的人解释一下,比如刘孟藻的父亲,比如皇上等等。
正好徐达现在京师,不过是一封信的事情,蓝玉很相信。
唐门是目瞪口呆,没有想到是这个结果,他听蓝玉问教谕是否出缺,只是想着蓝玉会看在老乡的份上,给他一个帮手,却是万万没有想到是刘孟藻去怀柔。
说一句实话,刘孟藻去,他唐门把署理知县的位置让出来也愿意啊!
不是知县的位置,不知道北平府受到谁的指示,已经报请吏部,唐门的署理知县,前面的署理两个字已经去掉了。
深深的惊讶,加上稍许失落,但是想到这个公子的身份,肯定也不可能在北平长久的待下去,但也奇怪到底是什么打动了这位公子。
唐门很看得开,想不通的事情就不去想,能和这个刘公子多相处一天,说不定就能多得点好处,因为刘孟藻的父亲,可是半仙式的人物啊。
所以,他也不管庞煌心中的疑问,直接交代一下,第二天就赶回了北平。
而庞煌又在北平呆了几天,主要是为了招募各方面的人才,大明也没有专门的人才市场。而人口买卖这种事,在大明初期虽然隐形的存在,但绝对不是庞煌想要的,而且他想要也找不到具体的地点。
好在这次蓝玉再次给了他一定的帮助,这次徐达征伐残元,虽然是个不胜不负的平局,但是还是俘虏了大量的残元余部,而且在行军的过程中,胁裹了许多小部落以及商人,按照惯例,这些都算是缴获和俘虏的范畴,有朝廷处置,但是蓝玉既然发话,庞煌从中挑选些许人还是可以的,只要交纳一定的赎金就可以了。
可能是看在刘孟藻的面子上,蓝玉又给了他们几十匹残废的马,十数辆双轮马车作为回怀柔的脚力,这次庞煌的北平之行,花费了很少的钱,却是收获颇丰。
(请记住本站地址:www.doupo7.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