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岱将桓冲传首建业,戴良的报捷文书继后而来。孙权得到二人报捷奏书后,大为欣喜。将捷报遍示群臣。这时御史大夫薛综出言奏道。
“贺喜陛下,家国靖绥。今交州元恶既除,尚余胁从。而潘太常征五溪未克,魏寇陈兵江北,常有吞噬之心。我国形势犹未泰安。
当此之时,臣以为应宽宥胁从之徒,赦其罪,准其降。如此则胁从必诵陛下之德,而国家得恶民以供赋役,其为佳矣。请陛下察之”。
孙权听到薛综所言,心不想纳之。毕竟斩草除根,古为常理。遂以目视吕壹。
吕壹会意,出言辩道:“薛大夫之论,臣不敢苟同。除恶务尽,此春秋之义也。况交州胁从乃是叛逆大罪,本该族诛,以谢天下。何能姑宥之。孔夫子言,‘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陛下之仁德自是恢弘博纳,海内共知。但胁从之徒,怎能沐陛下之德。胁从终为小人,以怨报德,其必为之。今当除灭,勿为后患矣”。
薛综听到吕壹反驳,斥道:“孔夫子所言乃是‘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吕壹你休要曲解夫子之意。胁从之徒虽是恶民,但陛下若宽仁抚纳之,彼自会感念陛下之德,为我大吴服役缴赋,化胁从为顺民。
况胁从之徒不过曲从元恶,何不可赦焉?而若非欲铲除殄灭,是逼其侍凶顽抗。损我士卒,徒耗钱粮,于国无益。昔王允力诛董卓,却不赦李、郭等胁从,致有长安乱武之祸。
今时宜施行仁赦,让天下知陛下之德。诚如是,则魏、蜀之士民感慕陛下之仁德,亦会担物携幼,前来归顺我朝。如是之言,臣恭谨陛下行之”。
薛综这一番话语,不仅将吕壹从经典根源上驳倒,还举出长安乱武之祸让孙权谨思。
吕壹终究不是饱读经义之辈,一时词穷不能对。孙权见到如此情形,觉得自己还是等等其他人,看有谁能驳倒薛综,顺自己之意。但满朝群臣皆无人来驳薛综,这让孙权一时陷入窘境。
孙权只得点名丞相顾雍发表意见。
“方才二卿之所议,丞相之意若何”。
顾雍正襟对孙权行礼之后答道:“二卿之议,各有机杼。但吾闻古之贤君莫不以仁义行事,以宽厚待人。
楚庄王行绝缨之宴,而有爪牙为其奋死;汉文帝恕细柳之忤,而能靖平七国之乱。吾谨以此达于陛下,惟避下圣裁之也”。
听完顾雍的话,孙权皱了皱眉。
最终孙权还是决定听从薛综之言,下令派孙绩持节,前去招降桓冲余党。
正在潭中与叛军激战的吕岱接到朝廷的飞马快报后,始知朝廷不欲再行征伐,而要招降叛军。
吕岱于是罢兵息战,等待朝廷使者孙绩,持节来招降潭中叛军。
这一等就是月余,因为孙绩可是朝廷持节使者,又是宗室身份。其父孙贲是孙吴建国元勋,孙绩是膏粱子弟,所以当然是缓速而行。
孙权派孙绩这个宗室子弟来,就是向费扬等桓冲余党展示自己的诚意。
孙绩到达后,派自己亲信孙怡去潭中城内晓谕桓冲余党,让其归降。
费扬、黄乱、桓竭见吕岱月余不攻城,都觉奇怪。及至孙怡以朝廷使者名义要求入城,才方知原来吕岱是等朝廷使者到来。
三人几经商议,遂放孙怡入城。孙怡入城之后,宣读朝廷拟就的招降旨意。让三人接旨,不然就破城诛族。三人中最有智计的黄乱,先让孙怡下去歇息一下。而后对其余二人说道。
“吾计成矣。坚守潭中多日终获此佳音也”。
桓竭质疑道:“这未必不是吴军之计,莫忘了士徽之事”。
黄乱回道:“你看清楚,那可是吴国皇帝圣旨制令。一国之君,一言九鼎。岂会为杀我等三人而失天下之望乎?
士徽那是由吕岱动用诡谋杀之。若士徽能直接归降朝廷持节使者,亦不失为做一富家翁。岂会身死族灭,为天下所笑。我等当马上开城,前去使者面前献降”。
费扬说道:“这可是关系到我等家族亲眷的大事,不可大意啊。能相信吴军吗”?
黄乱气道:“二位大人,持节使者都到了,现在还犹豫什么。难道你们还能击败吕岱不成?现在犹豫一分便让使者对我们多生一分怀疑。我先出城献降,为二位大人照胆”。
黄乱说罢,当先一步,直接向城门行去。费扬与桓竭对视一眼,默不作声,终不敢随黄乱而去。
黄乱走到城门,命打开城门。守兵马上听命,打开潭中城门。黄乱直接来到吕岱军阵之前,下跪拜道。
“罪人黄乱,何邀天幸。惟大吴陛下垂怜,赦我残命。特出首献降,望天使纳之”。
孙绩见黄乱顿首伏拜,话也说得敞亮,遂生好感。亲自过去扶起黄乱,说道。
(请记住本站地址:www.doupo7.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