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一、百年草草?疑云重重(2/2)

点击网址进入新版阅读页:http://www.doupo7.com全新设计,增加会员书架,阅读记录等功能,更好的阅读体验,精彩不容错过。

来到一处山坳里,发现这里已经有很大一块谷地被平整过了,建了临时的帐篷,储备了米粮菜蔬以及牛马的草料,成了一处补给站和中转站。同时,也负责排查进出山间的人。

负责此地的乃是左千牛卫下属一队人马。千牛卫本是直接负责皇宫警戒安全的部队,本不该执行此类任务。

碰巧,领队的中郎将莫思奇,和鲜于燕是旧识,为人仗义爽利,不等鲜于燕问起,便把鲜于燕拉到一旁,小声叮嘱一番。

原来,是肃宗皇帝直接下旨给左右千牛卫、左右监门卫,责令各府军统领将军,即刻选拔兵卫开赴终南山,建立补给站和排查关口。但凡进出终南山的官员、兵卒,乃至辎重武器、卷宗案牍,一律检查登记。

哪怕有人从终南山带出来一把草,都要将涉事人员以及那把草的名称,出入时间,去往何处,记录清楚。

而且到底派了多少支部队出来,建了多少个这样的关口,别说莫思奇,就是统领大将军都不清楚。因为四支军队各自依照密旨行事,并按照各自秘密的路线图开赴指定位置,每一张图上,只标记了一个地点。

妖魔一经降服后,不及半个时辰,旨意就下达了。一个时辰后,莫思奇的队伍已经到达指定位置。

其间,大理寺的、刑部的、吏部的、察事厅子等等各路人马,都纷纷开进了终南山里。甚至连广平王都派了一队自己的近卫,将近三百余人,进到了山里。

各路人马驳杂不堪,甚至有些混乱。每队人马都说是奉了朝廷的旨意来办事,幸亏大家都是久在官场,面子上的事情各都依着规矩办事,还不算难做。

然而,如此的阵仗场面,总叫人心里不自在,好像有什么事要发生。

而且,莫思奇更压低了声音十分小心的告诉鲜于燕,在他们的队伍到达这里之前,应该早有一支人马进山了,也许是两支。这不仅是犯了失职之罪,被皇帝知道了要杀头。而且,这两拨人的行迹本身就十分的可疑,令人不安。

原来,莫思奇一经到达指定地点,安排好兵卫设立关卡、搭建帐篷,自己便带了十人队,把方圆十里范围,先行探查了一遍。

对面山头上,明显有两股人马先后经过的痕迹。只是不清楚,他们是一队人马分列先后,还是本身就属于不同的组织。看踪迹,估摸着先后有一百来人经过。

两股人马践踏过的草木上,又新生了很重的露水,应该是早在天亮之前就已经进到了山里。那个时候妖魔还未被降服。

“什么人如此冒险进山,莫将军后来没有进一步的察访么?”郭暧插话。

“没有。这件事莫思奇压了下来,如果不是我和他有过命的交情,他是宁肯憋死也不会说的。被朝廷知道了,是要掉脑袋的。”

“这的确是件匪夷所思的事情。那你们进到山里后,没有发现这两队人马的蛛丝马迹么?”

“没有。就像莫思奇担心的那样,这件事整个就很乱,各路人马纷至沓来,交错复杂,贼穴里各个衙门口,各自办案,谁也不管谁,谁也不顾虑谁。缉拿残匪、勘察现场、捡取证据,各行其道,几乎没有谁能够拿到一条完整的线索,都是断的乱的。就算有人先到了现场,也根本看不出来。”

“乱的。断的。恐怕还有不少丢失的吧?”郭暧出神的望着鲜于燕,兀自呢喃。

“说到这里,就更加令人心里不安了。按乌鸦集团的历史、发展规模来推断,其收藏的文献信件、账目卷宗,应该汗牛充栋不计其数才对。从朝廷到各州道乃至边疆,也该有不少文武官员与其私通的信件、物证,然而这些却都少得可怜。就像你挖开一株参天巨木,却只看见几条毛毛根,根本说不过去的。”

“有没有什么蛛丝马迹,可以顺藤摸瓜的?”

“这方面,对方做的也很干净。只是目前不能定论到底是乌鸦一直以来就做得干净,还是那天先到的人做的干净。查抄案场大概用了两天半的时间,回到京城后,朝廷下旨由大理寺主导,刑部及其它各部司配合,察事厅子代圣监察,将所有卷宗文献、贼囚嫌犯,统一梳理、审讯审查,所有口供、文件、信件,都对了一个遍,几乎没有缺漏,简直是天衣无缝。

就对各类私通贼匪的手札信件来看,开元初年最为猖獗。上至公卿王侯下至主簿幕僚,乃至边疆的节度大将,都有与乌鸦私通的嫌疑。

甚至一位驻守过西域的将军,在信件里竟然信誓旦旦的说誓死追随乌鸦少主,倘若举事,必定带兵来长安共谋大事。信上还有那位将军和自己几位副将的签名画押。

像他这样有实权带兵的将军便有近十位,各路大小将领更有百余名,那些卷宗看得当场各位冷汗直流坐立不安,当时大唐的情况,似乎比现在好不到哪里去。”

“哦?后来那位将军,以及其它所有牵连的将领结果如何?”

“天宝年间那位将军告老还乡,寿终正寝,朝廷赐了谥号,子孙虽不再出仕做官,也都得了金玉良田,安居乐业。其他几位情形大致相似,或战功卓著屡获封赏,或兢兢业业安守边疆,除了三位将军在边疆战事中殉国外,其余大都安享晚年。以平日里大家都对他们的印象,是万万不会想到他们会跟反贼私通的。

至于那些都尉郎将之流的事迹,倒有许多可疑之处。除了五人在边疆战事中屡立战功,获得了朝廷拔擢,有三位老死军中,有两人目前在讨伐安禄山的前线,也是骁勇善战,不见异端。其余一百余人,全部横死。”

“全部横死?那可是一百余名都尉郎将?难道当时没有引起朝中人的猜疑么?”

“死是横死,却也不是在一朝一夕。比对从乌鸦巢穴缴获来的文书和大理寺、兵部、刑部所有收录的卷宗来看,从开元初年到开元中期,大约经历十几年的时间,这些人小一半因为触犯军法而被处死,一部分人在戍边时或战死或失踪,另有二十余名死于伤害风疾,还有十余名更为蹊跷,也更明显,只记录了性命籍贯生卒年月日,以及家中三族的姓名关系,其人升平全无只字。这样的卷宗竟出现在兵部,现任的兵部同僚看了,无不瞠目结舌,胆战心惊。

一些涉案的文官,人数少很多,然而大多都是横死,或是疾病致死,或是调任途中遭遇劫匪。只有一位姓张的中书舍人自告奋勇,在对吐蕃的一场战事中,监军有功,后告老还乡,得以安度晚年。”

“哦?这么说来,这些与乌鸦有所牵连的人,在开元中期就已经被妥善处置过了。”在提到“妥善处置”四个字时,郭暧口气里带着一些惊喜和敬佩的意味,口气尤为重些。

不等鲜于燕再说什么,郭暧紧接着又问:“那是不是到了天宝年间,乌鸦集团的活动有所收敛,与之牵连的官员就很少了?”

“没错儿,开元后期乃至天宝年间,乌鸦的行动急剧减少,似乎蛰伏冬眠了一般。几十年间,文献中反应出来,与之有所勾连的文武官员总共不超过三十人,而且大多官职微末。不过几天来,你一直昏睡在床,这事儿你是怎么知道的?”

“这个并不难猜到,你想啊,则天女皇一朝大肆屠戮李氏宗族,更任用酷吏,滥杀枉杀,文武百官无不战战兢兢,想必在那个时候乌鸦一伙儿趁机拉拢勾连,势力达到了顶峰。至于开元年间,如今的太上皇当年可是盛年壮志,文治武功威加海内,蝇营狗苟岂有不曾察觉的道理?而且就这些人的结果来看,也十分符合老皇爷的行事风格,对精明强干之人,善于怀柔照抚,赏罚分明,对于平庸微末之辈,又不介意采用雷霆手段。”

“咦——你这么说,倒真是极有可能。可这样一来,你不觉得,我们又将面对更大的疑团么?”

(请记住本站地址:www.doupo7.com)

上一章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