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未雨绸缪(1/2)

点击网址进入新版阅读页:http://www.doupo7.com全新设计,增加会员书架,阅读记录等功能,更好的阅读体验,精彩不容错过。

?明军在东南沿海与倭寇作战时,就采用了类似水雷的水中爆炸物。

1558年,明朝人唐顺之编纂的一中,详细记载了一种“水底雷”的构造和布设方法。它用大木箱作壳,内装火药,击发引火装置挂在一条长绳上,拉到岸边,用铁锚将“水底雷”系留在水中。敌船接近水雷时,岸上守候的士兵用长绳击发引火装置,引爆水雷炸毁倭寇的船。但明朝后期,并没有对水雷有更深的研究造诣,我们对水雷更多的认识,是在二战的影视作品里。

水雷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破坏力大,水雷体内装的炸药多,爆炸威力大。

在后世,一枚大型水雷即可炸沉一艘中型军舰,或重创一艘大型战舰。

二是隐蔽性好。

特别是沉底雷布设在海底,难于发现和探测到,而且,水雷可构成对敌较长时间的威胁,有的甚至达几十年。目前,科技司研发的水雷,就是借鉴沉底雷,研发的悬浮在海水中的悬浮水雷。这比沉底雷更先进了,因为沉底雷只能布设在岸边海水较浅的地方,如果布设在海水很深的地方,就没有威力了。

三是布设简便。

可用海军的水面舰艇来布放水雷,在战时,甚至,可以征用商船、渔船来布放水雷。此外,水雷造价低廉,被称为“穷国的武器”,正适合于救**目前的状况。

当然,水雷也有缺点。

一是动作被动性,如非触发水雷,需要敌舰航行至水雷引信的作用范围内;触发水雷,需要敌舰直接碰撞水雷才能引爆。二是受海区水文条件影响大。

水雷用以引爆的有:接触、压力、声响、磁性、数目、遥控等方式,目前,由于救**技术的局限,只能采用触发或者拉索的引爆方式,而布设在岸边较远的水雷,只能采用被动触发引爆方式。

早在返回鲨鱼岛的途中,江海洋就布置了水雷的研究课题。其实,科技司的水雷研究早已经完成,但由于其悬浮在海水中,所以,密封技术非常重要,否则,内部的点火装置和火药就失效了。当时,科技司研制出的第一二代防水剂,质量还不过关,水雷项目只能暂时搁置。最近,科技司的第三代防水剂终于研制成功,并在水雷上进行测试,防水效果很好,所以,才请江海洋来视察水雷的试验。

在试验场,江海洋看见了水雷实物。

这是个直径两米左右的黑色圆球体,在球体的上半部,从表面的孔洞里,向四周伸出数根一米长的铁质触手,远看就像海胆一样,因此,研发人员就给其命名为“海胆水雷”。江海洋设计的这个水雷原理,就是借鉴于在后世的一战中,英国使用的“伊利亚”水雷。

这些铁质触手就是触发杆,只要船体撞上它们就会引爆水雷。

海胆水雷之所以这么大,是因为内部由弹药舱和悬浮舱两部分组成。弹药舱里可装50~200斤火药;悬浮舱里面是密封的空气,使水雷可以漂浮在水中。这样,使水雷具有更大的隐蔽性和威慑性,即使敌船向海水里炮击,也不能有效引爆水雷。

布设水雷时,根据水雷设定的水深位置,确定水雷下面铁索的长度,在铁索末端拴上一块大于水雷浮力的石头,沉在海底即可。

在水中布设水雷,就和将气球系一根绳拴在地上,气球就会漂浮在空中,是一个道理。

海胆水雷使用的也是燧石点火的引爆方式。

在水雷上半部密布的所有触发杆,都连接着水雷内部的燧石点火装置,只要船体撞上任何一根触发杆,都会触发燧石打火装置,引爆火药。为了防止在平时接触或者运输过程中,引爆水雷导致误伤,设计时,在燧石点火装置上设计了一个保险,用铁丝拴着,连接到水雷顶部的一个螺栓上。在布设水雷时,只要拧开螺栓抽出铁丝,即可撤掉保险,此时,如果触动触发杆达到一定力度,就会引爆水雷。

海胆水雷的雷体是由两个半球体合并而成。

在后世,像汽车、轮船等大型物体都不是一次成型的,每个部分,甚至钢板之间都是通过焊接来连接。在焊接技术出现之前,人们是靠螺丝,将两个物体连接在一起。

螺丝,也有人叫它“螺丝钉”、“螺丝杆”,螺丝是通称,而螺丝钉、螺丝杆是有区别的。螺丝钉一般叫木螺丝,是前端有尖头的那种,螺距较大,一般用于紧固木制件、塑料件。螺丝杆是机械螺丝,前端是平头的,螺距较小且均匀,一般用于紧固金属、机器部件。

之前,江海洋已经搞出了这些东西,并应用在海洋铳等地方。

在这个时代,这绝对是个伟大的发明,原本,他也想做这些东西的生意,来赚银子,但因为其涉及到军事秘密,他就没有这样做。

现在,救**还没解决电的问题,所以无法使用焊接技术。海胆水雷的两个半球体,只能用螺丝杆与螺母紧固在一起,但即使两个半球体紧固得再紧,甚至在中间夹上东西,也会漏水。科技司研发的防水剂,就是用来涂在水雷有缝隙的地方,防止海水侵入。

(请记住本站地址:www.doupo7.com)

上一章 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