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但袁绍慌了,冀州的韩馥也慌了,连忙派遣使者前来河内与袁绍商谈后续事项。
第三次劝进的使者早已准备好,是就此放弃,还是孤注一掷的发起第三次劝进?
韩馥与袁绍都是拿不定主意。
而在这时,一封从南方来的书信,彻底的给这个谋划的失败一锤定音。
写信的人是袁绍的兄弟,袁术,“圣主聪叡,有周成之质。贼卓因危乱之际,威服百寮,此乃汉家小厄之会。乱尚未厌,复欲兴之。乃云今主无血脉之属,岂不诬乎!先人以来,奕世相承,忠义为先。太傅公仁慈恻隐,虽知贼卓必为祸害,以信徇义,不忍去也。门户灭绝,死亡流漫,幸蒙远近来相赴助,不因此时上讨****,下刷家耻,而图於此,非所闻也。又曰“室家见戮,可复北面”,此卓所为,岂国家哉?君命,天也,天不可雠,况非君命乎!慺慺赤心,志在灭卓,不识其他。”
书信之中,竟然将袁绍与董卓作比较,令得袁绍勃然大怒,恨不得十八路诸侯大军调头,转而杀向淮南。
然而,冷静下来的袁绍发现,此时的袁术早已今非昔比。
他自称后将军领南阳太守,已经是南方擎天一柱,声势浩大,就连能征善战的孙坚也成为了他的爪牙。
和袁绍不同的是,袁术早已有了自己的立足之地,军粮补给,早已不需要依仗他人。
如果袁术不同意,十八路诸侯中恐怕有半数甚至半数以上的人不会同意自己的做法,想到这里,袁绍冷汗淋漓。
同样冷汗淋漓的还有冀州牧韩馥。
收到袁术书信的当天,韩馥便削减了冀州方面对袁绍的钱粮供应,隐隐约约间,似乎有与袁绍划清关系的意味。
最冷的冬天来了,这是属于袁绍的冬天。
韩馥削减供应的当日,袁绍便派使者前去质问,质问的结果是,韩馥彻底撕破脸面,公然克扣军粮。
没有粮草供应,这样的军队是打不了仗的,长此以往下去,非但讨董联军要散去,就连袁绍也必须得引军回到渤海。
十八路义军集结,讨****正君位,就会变成一个笑话中的笑话。
然而,韩馥忘了一点,袁绍的军队离董卓很远,却是离他很近。
克扣军粮的结果可能并不是让联军无粮自退,而是引火烧身。袁泽不知道别的,只知道今天晚上送夜宵时,郭图逢纪这两人阴人在,曹操这个狠人在,就连袁绍也用一种玩味的眼光看着地图上的冀州。
“我们起兵讨董,是为了平定战乱,兴复汉室,韩馥断粮就是在阻碍大义,可以视为董卓同谋,为何不能讨?”逢纪说话掷地有声。
“军中乏粮,士卒震怒,为今之计,只有夺取冀州,以安军心。韩馥,无德之人也,若是不给,那我们就只好用武力去要了。这是替天子为汉室收回冀州。”郭图说话慷慨激扬。
高干高览等将军磨刀霍霍,“取冀州,某,愿为先锋!”
而袁绍却是始终保持着微笑,“诸君之言,未免有些过激。本将军与韩馥一同起兵讨董,今日因为粮草而取他冀州,于心何忍?”
话说间,他将目光望向曹操,乱世枭雄说话铿锵有力,“因讨贼而取地,不为不义,请将军不必为小情而损大义。”
(请记住本站地址:www.doupo7.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