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八十八章 周宏的宏论(1/2)

点击网址进入新版阅读页:http://www.doupo7.com全新设计,增加会员书架,阅读记录等功能,更好的阅读体验,精彩不容错过。

“这我哪说得清楚。”周宏笑道。

之前他跟冯亦凡说过到大学当保安不图文凭之类的学习实在是一个案。周宏若非经济成功,有了底气,哪会这样做?像韩三郭四他们,得一文凭就足够他们热泪盈眶的。

所谓知识改变命运,抑或文凭改变命运,在现下华夏还是适用。虽然大学文凭的含金量越来越低,但是这个世界上长袖善舞的家伙大抵都是出自名校,有着不俗的学历背景。若非如此,那些已经很成功的人士还要造假?那是因为,一张金灿灿的海外文凭可以粉饰门面,对他们真实有用。

“但说无妨。”冯亦凡说道。

苏琪在旁听着,却是有些好奇,从周宏口里总能听到一些惊人的见解,这回谈高校,且听他怎么说。

“怎么说呢?”周宏挠了挠头,道:“我觉得还是慢慢来,步子不要一下迈得太大了。”

“哦,说来听听。”冯亦凡心中一动。

周宏并非真的有什么高见,只是前世媒体对冯亦凡新创的大学相当关注,频频报道渐渐为世人所知,而当时的新大学居然无需通过高考只要申请通过本校的招生考试即可,这点让周宏颇为留心。

“现在大学有一些问题,比如说官本位思想严重,学术机制不合理,没有自主招生权力等等,也不像西方一些大学是教授治校的模式。”

冯亦凡点了点头,在他心目中理想的大学管理模式就是教授治校。

周宏的优势就在于他“先知先觉”,他略加思索,前世冯亦凡创建的新大学就是因为各方面锋芒太露,导致跟国家教育部关系不良从而带来诸多麻烦,知识分子容易犯的毛病就是一蹴而就,却没想到这事要结合国情,以渐进的方式最为稳妥。

这也是冯亦凡误判了深港的形势。深港是经济特区,是改革开放的桥头堡,现在又要做教育特区。冯亦凡认为深港市具备这样的天时地利人和条件。

实际不然,发展经济,往往是眼前利益可谓立竿见影。当时国贫人穷,人人迫切希望改变现状,特别是资本主义的繁华世界就在眼前,强烈对比之下。可谓人人思变。而教育之事,百年大计,长期才见效,可是风险却大多落在开拓者身上,可以说是好处看不到先看到一大堆麻烦。所以实际做起来绝没有像经济特区那样一呼百应的状况出现。

“首先,这大学的学历要国家教育部承认。”周宏说道。

冯亦凡眉头微蹙,事实上在他看来大学的学历要行政部门承认实在是荒谬,只需社会承认即可。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要争取更多的办学自主权,比如说缩减有关意识形态的课程教学,增加更多的人文学科课程。”

冯亦凡点了点头,这点他认可。

“大学的钱的来源至少来自三个部分。三分之一来自政府拨款。三分之一来自慈善基金。三分之一来自企业或者个人捐款。如果大学能尽快实现产学研一体化的话,最好有三分之一以上的资金是来自自己的校企或者技术开发转让。一个大学资金来源的多样化,那么这个大学就可能容纳来自更多的声音,办校自主权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冯亦凡听得眼睛一亮,周宏这个观点倒是跟他结识的林道明很是一致。

(请记住本站地址:www.doupo7.com)

上一章 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