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食饮有节(1/2)

点击网址进入新版阅读页:http://www.doupo7.com全新设计,增加会员书架,阅读记录等功能,更好的阅读体验,精彩不容错过。

春秋冬夏,四时阴阳,生病起于过用,此为常也。

《素问·经脉别论》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素问·生气通天论》

“夫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故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气增而久,夭之由也。”

《素问·至真要大论》

爽口之物终必作疾,快心之事过必为殃。

《寿亲养老新书》

告子曰“食色,性也”,认为人有两大本能欲望——食与性。凡是本能的欲望,从健康的需求角度,都应进行限制,因此,《内经》提出了“食饮有节”的养生要求,即对饮食要节制、控制。《黄帝内经》中有一句经文表达的是关于疾病发生的观念:“春秋冬夏,四时阴阳,生病起于过用,此为常也。”这种疾病观同样也适合于饮食导致疾病的认识,即当饮食在某方面存在太过时,它就会成为疾病发生的原因。这种太过,包括饥饱的无度、寒温的失宜与五味的偏嗜。

一、寒温适宜——寒不冰齿,热不灼唇

(一)饮食过热——食道癌的主要致病因素

唐代养生大家孙思邈言“寒不冰齿,热不灼唇”,适宜的饮食温度是保护胃肠健康的前提,过寒过热的饮食对人体都是不利的,都容易损伤人体的健康,其中饮食过热是导致食道癌发病的最重要原因。食道癌发病在世界地域性非常强,欧美国家食道癌发病率极低,美国人得了食道癌都得送到中国这儿来治。为什么,因为中国人食道癌最多,中国又以河南、山东鲁西南为主。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是与这两个地域的饮食习惯有关。河南、山东均有喝玉米粥的习惯。玉米粥、小米粥就是玉米、小米磨粉做成,这种粥类散热非常慢,喝的时候往往很烫,如果一天三顿饭都喝这种粥,就很容易造成食道上皮损伤,导致食道癌。欧美国家食道癌患病率低,也与他们喝热饮、喝热汤类少有关,欧洲人餐桌上很少见到热性饮品,多是冷饮,因此,食道癌就很少。

(二)饮食寒凉——我们的体质就是这样变差的

我们很多人都听说,晨起空腹喝一杯凉白开,既可以调节内分泌,又可以润肠通便,排毒养颜,将其称为“生命水”,认为这是养生保健的一个好方法。据我所知,很多人都在按照这个说法做。但这种习惯究竟对我们的健康是否真的有利呢?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先说一下人靠什么活着,明白了这个道理,喝凉水的习惯对人体的作用就不言自明了。

①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

我们都知道,由于太阳与地球相对位置的变化,中国的北方形成了明显的春夏秋冬四季变动。在这种季节的交替中,不仅气温呈现出温、热、凉、寒的变化,自然界所有的生命也呈现出生、长、收、藏的变化。在气候温暖的春季,植物开始发芽、生长;在气候炎热的夏季,生命变得繁茂、强壮;在气候变冷的秋季,植物开始凋零;到了寒冷的冬季,不仅植物枯萎,很多动物也处于冬眠的状态。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在万里冰封的冬季,往往是寸草不生的;而在气候炎热的夏季,则草木茂盛。这就说明,生命的存在是以太阳为根本的,俗话说的“万物生长靠太阳”,“向阳草木易荣,背阳草木易衰”就是这个意思。我们把太阳产生的这种温暖、明亮的光照,生命又赖以存活的东西称为“阳气”。

其实,人身小天地,宇宙大自然,与自然万物的生命活动需要依靠阳光温暖的照射一样,我们体内的脏腑、经脉、气血等功能活动,或者人类生命的维持,同样也依赖人体的“阳气”,这种阳气的温煦,是生命存在的前提。而人体的这种阳气,又是很虚少、脆弱,稍有不慎,就会受到损伤。明代浙江绍兴有个大医学家名张介宾,就打了一个比喻来说明人体阳气的重要性以及其虚弱易损性,说道:“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宇宙如此博大,所有的生命所依赖的太阳也不过像一个小小的药丸,以“一丸红日”来说明自然界阳气的珍贵;而我们人体所依赖的阳气,只有一息,亦足见其小、其量少,说明人体阳气的不足。所以,人体阳常不足,阳非有余,为了保证我们身体的健康、长寿,就要好好呵护我们身体中的阳气。

②阳虚了,身体会出现哪些变化?

所以。我们人体的阳气,是我们的生命之气。严格说来,阳气损伤后,可以导致人体所有系统、脏腑、经脉、肢体等发生各种各样的病症。因此,要及时了解人体阳气的状态,判断自身阳气是否充足。那么,阳气虚会导致身体的哪些变化呢?

1)手脚冰冷

《内经》认为“四肢者,诸阳之本也,认为四肢是诊断阳气状态的根本。因此,阳虚的人,首先会表现为手脚冰凉。当然手脚凉也有程度的不同,仅冬天脚凉,这就是阳气稍微有点虚;春秋冬四肢都冰凉,是阳气虚的比较重;到了春秋季节头都怕冷,这就是阳气虚的更严重了;背部发凉,像披着凉水一样的感觉,这就是阳虚的更严重了。因为背里面就是心脏,心为火脏,挨着心的地方都凉成这种程度,就是阳气大虚了。我们判断阳虚的程度,是看部位,离心脏远的地方凉,问题不是特别大,说明阳气稍微有点虚;等到出现背寒的,就是大虚了,就必须要通过药物治疗。

2)精神不振

《内经》言“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即阳气有温养精神活动,使人精神饱满、爽慧的作用。因此,阳气虚的人往往精神萎顿,精力不济。表现为睡眠多,出现嗜睡症,当然,阳气大虚时,则反而会出现严重失眠。

3)脾胃虚寒证

由于寒性食品是从口而入再进入胃肠道,所以,饮食寒凉最先见的病症是脾胃虚寒症。很多人会出现胃脘疼痛、胀满、堵塞感、呃逆、腹痛、泄泻等病症,饮食日渐减少,身体消瘦。

4)过敏性鼻炎

肺开窍于鼻,肺阳虚时临床可以出现鼻塞不通、流清涕等症状,过敏性鼻炎即是以这类症状为主。过敏性鼻炎的患者往往受不得一点寒气,晨起一打开窗户,出门吹一点凉风,都会喷嚏不断,清涕涟涟,甚至有的患者过敏性鼻炎继续发展,变成过敏性哮喘等。这类患者,除了一些人是先天禀赋不足所致之外,大多是由于受寒凉过多引起。

5)女性宫寒症

女性身体中,最虚弱的就是生殖系统了。各种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后,会首先损伤生殖系统,出现相关疾病。就阳虚而言,女性最早可以见到宫寒的一系列症状,如子宫肌瘤、卵巢囊肿、闭经、痛经、月经后期、不孕、自然流产、胎停孕等。就像三九天气,因严寒而河流凝固、冰封一样,人体气血也会因阳虚寒盛而气血阻滞不通,这种阻滞的结果就是气血津液凝聚成肌瘤、囊肿等。在寒冷的季节,自然界寸草不生,同样,宫寒的女性,也会出现受孕困难,即使受孕了,也容易出现流产、胎停孕。

阳气不足,人的抵抗力下降,也可以出现反复外感,这种人一年四季感冒不断,任何一种流感出现,他都难以逃避。由于阳虚,不能温养四肢经脉,还会经脉气血运行不畅,阻滞不通,从而出现关节疼痛等。阳气的虚少,亦可表现为五脏阳气衰弱,出现五脏功能低下,即五脏气虚的症状,像肺心病、冠心病等,一般都是阳气衰所致。

《黄帝内经》中就已经明确提出,人们最畏惧的恶性肿瘤(积证)的发生,虽然有情志郁结、饮食内伤、劳逸失调等众多因素的存在,但寒邪内侵,导致气血津液凝聚是任何积证发生的共有因素。阳气虚还会导致人体很多慢性疾病缠绵难愈,严重的嗜寒,就像在我们燃烧的生命之火上不停地浇冷水,久而久之,这盆火会被熄灭。

③哪些食物性属寒凉

养生保健,要从保护人体的阳气入手,同样,凡是损伤人体阳气的行为,都对人体不利。俗话说:“祸从口出,病从口入。”饮食不当,是导致人体阳气损伤的第一因素。阳气是温热之气,因此,最畏寒凉,凡属性质寒冷的食物,均会导致人体阳气的损伤。下面,就让我们看看哪些食物是寒凉的。

1)冷饮冰寒,请敬而远之

首先是冷饮。到了夏季,很多人为了消热避暑会饮用大量的冷饮。男性通常会大量地饮用冰镇啤酒,女性则嗜食冰淇淋、喝冰镇饮料,而且人们又有吃冰镇西瓜等的习惯。为了对抗这些寒气对人体的损伤,人体就要耗伤大量的阳气,这样人体的阳气会不断地消耗。从这一点来说,冰箱的发明实在是弊大于利!

2)海鲜,请食有节制

食物中,除了像冷饮这种直接能感受到的低温寒冷之品,还有很多虽然感觉上温度并不低,但是按照中医药属性的划分,却属于寒凉之性,如海鲜类。在海鲜类产品中,除鱼、虾、鲍鱼等极少数属于温热之性,大部分均是寒凉的,像螃蟹、蛤蜊、生蚝等。这些生物,由于长期生活在冰冷的海水中,自然容易形成寒凉的体质。所以,像螃蟹类的海鲜,一是不能吃太多,二是吃的时候一定要蘸着姜汁等食用才行,这样可以用姜汁的温热制约一下螃蟹的寒凉之气。有的人一吃螃蟹,就会出现胃痛,原因就是螃蟹的寒凉之性损伤了胃阳。

3)水果蔬菜,饮食有法

水果大多是凉性的,如西瓜、梨、脐橙等,很多减肥的女性常常不吃主食,而以水果、蔬菜代之,日久同样会出现阳虚寒盛的症状。我们在临床上可以看到,很多减肥的女孩,多数会出现痛经、月经量少、月经后期甚至闭经的情况,这就是因为不食谷物、肉食等主食,而大量食入水果、蔬菜的缘故。这样一来,不仅没有五谷、肉类补充阳气,而且大量的水果、蔬菜又会不断损伤人体的阳气,最后发生阳虚寒盛,这种寒邪留滞于子宫内形成宫寒,出现一系列月经失调的病症。因此,水果也不是吃得越多越健康,水果的食用也要有节制:一是适量食用,一天一个水果即可;一是空腹时不要食用,最好在饭后吃。

4)绿茶,饮之有度

同样是茶,红茶的性质偏温热,而绿茶的性质偏寒凉。绿茶有清热去火的作用,严格说来,适度地饮用确实可以使人体的上部,如咽喉、口腔、头目等清爽舒适。但凡事就怕过度,“生病起于过用”,再好的东西,如果用得太过,也会造成损害。绿茶是凉性之品,喝太多,就会削伐人体的阳气,导致阳气的不足,这对人体健康来说是弊大于利的。

同时还要注意,茶水不能空腹饮用,空腹饮用茶水,茶的寒凉之性会直逼下焦,损人真阳。很多人空腹饮茶后都有心悸、头晕的症状,就是体内阳虚水泛的一种表现。正确的饮茶方法应该是在饭后,这样既有助于消化,又可以清解火热,而且对人体没有损伤。

5)难以觉察的寒凉伤害——抗生素

其实,还有一种寒凉的东西最容易被我们忽略,就是西药中的抗生素。很多人都有一种感受,就是在服用几天抗生素之后,都会出现一定的胃肠不适感,要么胃痛、胃胀,要么食欲不振,要么腹泻等。我们一般会说抗生素有一定的刺激胃肠的副作用,这种副作用是什么呢?从中医角度来讲,就是损伤人体的阳气。因为抗生素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均为苦寒之性,口服之后最易伤脾胃。所以,长期服用、滥用抗生素,对人体的损伤,不仅仅是损害肝肾功能,最重要的是伤人阳气,导致生命力的整体衰弱。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轻易不要服用过量抗生素,也不要滥用抗生素。

④晨起一杯凉开水的误区

不知从何时开始流传这样一种保健方法:早晨一杯凉白开,可以调节内分泌,同时,还有润肠通便的作用。一时间大家纷纷效仿,晨起饮用凉白开者甚众。但从临床调查来看,很多晨起喝凉开水的人,在数月至半年之后就会逐渐出现阳虚的诸多病症,女性会出现痛经、月经后期、甚至闭经,男性则出现胃病、关节疼痛、性功能降低等,有些人还会患上过敏性鼻炎及其他缠绵难愈的病症。因为,晨起空腹时直接饮用凉开水,会大伤人体下焦阳气,对人体的健康是非常不利的。

(三)体质不同的东西方人

很多朋友有一个疑问,既然嗜寒饮冷对身体的损伤很重,但西方人几乎每餐都喝可乐啊、果汁啊什么的,而他们的身体似乎依然非常强壮,并没有因此虚弱不堪或者短寿。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就要从东西方人不同的体质特点及饮食习惯来认识。西方人和东方人先天遗传和后天饮食习惯上的不同,造就了他们不同的体质类型。西方人天生体形高大健壮,肌肉丰满,饮食结构又以肉食为主,肉食类多具阳热之性,所以,西方人多为阳盛体质。阳气旺盛,气血运行通畅,就足以抵抗或消耗饮食中的寒冷之气。而东方人则天生体质瘦弱,世世代代饮食结构以五谷杂粮为主,谷物多为平性,属于阴阳平和之品,因此,中国人的体质类型中属阳热者少,一旦寒凉大量入体,则身体难以承受。

二、饥饱有度——病多是撑出来的

《素问·生气通天论》曰:“膏粱之变,足生大疔,受如持虚。”认为过食肥美油腻之物易生疮痈,并且,这种饮食会导致痰湿聚集体内,各种疾病均容易罹患,这就像拿着一个空的器皿装东西一样容易。因此,虽然过饥过饱都可以导致疾病的发生,但《黄帝内经》更侧重于饮食过饱对健康的影响。同时,从实际情况来看,因为吃不饱、营养缺乏而导致的病症确实不多见了,特别是在城镇居民中,饮食所致疾病多数是过食所致,也就是说,疾病多数是撑出来。

(一)哪些疾病与过饱有关?

①怠惰乏力

摄入食物过多,胃肠道消化食物就会耗费大量的气血,人体其他组织反而会营养不良,很多人都有餐后容易困倦的体验,这是大脑血液供应不足的表现。所以,很多体形肥胖、饮食无度的人,不但没有表现出营养充足的精力充沛、活力四射的状态,反而呈现出懒惰、倦怠、有气无力的样子。这是由于人体气血长期聚集在胃肠道消化食物,人体其他部位的脏腑组织气血供应反而不足。

②胃肠疾病

由于不断的、大量的进食,胃肠道负担加重,极易损伤胃肠道,《内经》说的“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就是饮食超过了自己适合的需要量伤害了肠胃。在临床上由于暴饮暴食而引起的胃病并不少见,如胃脘胀满、疼痛、消化不良、腹泻等,日久则会导致胃炎、肠炎以及慢性肠道病变。

③代谢障碍综合征

饮食中营养过剩,导致体内蛋白质、脂肪过多,是一种变相的多食。人体不能充分代谢与利用这些营养,就会变为痰、湿、食等病邪损伤脏腑,发生疾病。《黄帝内经》说:“膏粱之变,足生大疔,受如持虚。”膏是指油腻的食物,粱是指精美的食物,二者相合表示过食肥美油腻的食物,这种肥美油腻的食物不仅可以使人变生疔疮类疾病,而且这种体质也容易招致任何疾病。人罹患疾病,如拿着空罐子装东西一样容易。《黄帝内经》说:“凡治消瘅仆击,偏枯痿厥,气满发逆,肥贵人则高粱之疾也。”这其中包括肥胖症、脂肪肝、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病、脑中风、肢体痿废、心肺气虚等疾病,这些疾病均与饮食有关。

④提前衰老

过多肥甘食物,容易引起的另外一种损伤是产生大量代谢产物及粪便,这些粪便产生的浊气、毒素,会损害人体的脏腑、经络、气血,加速人体脏器的衰老、面容的损伤。我们在临床上可以看到,很多便秘的人不仅容易发生咽痛、头痛等病症,而且还会出现面部痤疮、皱纹增加、头发变白等现象。

其实,古人早就发现,适度的减少食量,对身体的健康、长寿都是有益的。谚语说得好:“吃饭省一口,活到九十九。”美国医学家通过一项实验,在大鼠体内发现了一种基因叫长寿基因,这种基因在一般情况下并不表达,也就是没有生物学活性,只有在饥饿情况下,这种长寿基因才表达其活性。因此,适度的饥饿不仅有助于身体健康,而且有助于长寿。调查资料显示,体形肥胖的老年人要比身体偏瘦者寿命短三~五岁;九十岁以上的老人,百分之八十都有节食的习惯。所以俗话说:“有钱难买老来瘦。”即是说少食对健康的重要性。

(二)何时少食最适宜?

很多人为了减肥瘦身拼命节食,常常从晨起就不吃饭,这样一来,时常饿得头晕眼花,有气无力,不仅感觉不到身体的健康活力,甚至饿出很多疾病。那到底何时少吃为好呢?古人有句养生口诀,就告诉了我们适当的少食时机——“避风如避箭,避色如避乱,加减逐时衣,少吃申后饭”。申时即下午三~五点,这实际是建议我们晚饭要少吃或不吃。当然,古代科技不发达,没有什么照明设备,天一黑就早早上床睡觉,所以吃了东西很难消化。我们现在虽然夜生活较长,但晚饭后的工作量、活动量相比白天要少很多,所以,建议晚饭少吃一些。

(三)哪些人更应少吃?

孔子在《论语》中有一段话:“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这里的“斗”,是争斗的意思,而“得”是摄入的含义。年少之时,人的性欲旺盛,自制力差,意志薄弱,很容易沉迷于女色之中,但少年之时,肾气未达到最充盛的时段,所以色欲过度,肾精流失,就会导致体质的衰惫与虚弱,对人体健康影响甚大;中年人处于事业的巅峰阶段,心性争强好胜,人与人之间的明争暗斗、情志内伤,都会导致气机郁滞,疾病丛生;老年人则生机衰退,机体代谢能力低下,同时活动减少,所以最怕饮食过多,大量的饮食不仅直接伤及脾胃,出现脾胃不适的症状,而且摄入的营养不能及时代谢排出体外,反而会变成有害物质大量堆积,成为痰、湿、瘀等附着在人体内,加重脏器负担,加快人的衰老。《黄帝内经》中的“年长者求之于腑”,即对老年疾病的治疗及保健的关键,在于保持腑气的通畅,促进代谢产物的排出。

漫谈“辟谷”:

说到控制饮食摄入的话题,就不得不谈谈中国传统文化中流传久远的一种养生方法——“辟谷”。辟谷又称为断谷、绝谷,“辟”通回避的避,即通过在一定时间内,不食五谷类食物,达到清理肠道、排除毒素、保健或治疗疾病的目的。严格说来,儒、释、道三家均有辟谷的记载,但是世人多数以为辟谷是道家的发明,原因是道家书籍中有很多辟谷的方法。最早记载辟谷的文献是《大戴礼记·易本命》,其中说到“食肉者勇敢而悍,食谷者智慧而巧,食气者神明而寿,不食者不死而神”,所谓“食气”、“不食”,即后世之辟谷。据古代文献记载,秦汉时期,辟谷已经作为养生法术盛行。

辟谷分为几种,一种是辟谷期间除了水,什么都不吃,纯粹的绝食;一种是仅仅不食谷物,水果、蔬菜等可适量摄取;还有一种是以上两种方法结合的食气法,即仿照乌龟、蛇等吞食空气的方法。如苏东坡在《辟谷说》中就有“引首东望,吸初日明光咽之”的食气之法。辟谷的时间、频次因人而异,道家练功可能辟谷时间会很长,一般一次至少七天,长的可达半个月、一个月,但我们为了健身进行的辟谷就没有必要这么长时间,可以一次辟谷一天,也可以二~三天,每个月一次,或半年一次。辟谷并非人人都能进行,老弱者、儿童,均不宜辟谷。历史上通过辟谷来健身疗疾的名人很多,如西汉初刘邦的大将张良,晚年曾闭门谢客,专心于断食辟谷。《史记》记述:“留侯性多病,即导引不食谷。”大诗人白居易活到了七十五岁,这在唐代诗人中是极其少见的。白居易的长寿得益于“休粮清肠”。他自己力行断食后体会到:“自觉心骨爽,行起身翩翩。始知绝粒人,四体更轻便。初能脱病患,久必成神仙。”

三、五味调和——什么都吃一点

从中医的角度,不同的味道、不同的色泽的食物,是偏入于不同的脏腑的,《素问·至真要大论》曰“夫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故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气增而久,夭之由也。”所以在味道的选择上,如果我们总偏重于一种味道的话,一定会容易导致这个脏功能强、另外一脏功能衰弱,脏腑功能就会紊乱。从日常生活来看,人的嗜好各有不同,男的爱吃辣,女的爱吃甜,老年人味蕾退化口重都爱吃咸的,时间日久,就会导致人体脏腑功能衰退。一般人都不爱吃苦味食物,所以有会病后,我们治疗疾病的药物基本都是苦的,这就是人体的自然平衡。《黄帝内经》说“生病起于过用”,是《内经》的一个发病学观点。从中医学的角度来说,所有与我们的生活或身体活动密切相关的因素,过度了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饮食亦是如此。宋代有个养生家叫陈直,他说“爽口之物终必作疾,快心之事过必为殃”。前面这一句可以做我们的健康箴言,后面这一句可以做我们的人生箴言。

(一)振奋人体阳气的“辛”味

①“辛”的古代涵义

大家都知道酒为辛辣之品,所以,我们先看一下“辛”字的原始含义,对酒为何伤人就多少有些明白了。

上面的符号是“辛”的甲骨文体,像什么?一把平头刀,上面是刀头,下面是刀把。高亨认为“辛与产古为一字,古代一种刑具,剑之类也”,以“辛”为偏旁和部首组成的字,部分与这一本始含义有关,如“辟、宰”等。同时,“辛”可以用来描述劳动,因为劳动很苦、很累,故用其组成“辛苦”、“辛劳”;又因劳动的刀具一般均很犀利、锋锐,所以用其组成味道很刺激的“辣”字,构成“辛辣”一词。以刀具表辣味,说明辛辣之品性情之峻烈、作用之刚悍。

②辛味的药性作用

1)主于发散

《黄帝内经》有“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言辛味有发散之性用。辛味的发散功能最常用于外感症,一般风寒感冒用辛温之品,风热感冒用辛凉之品,生活中常用的生姜、葱白、薄荷等辛味食物,均是治疗外感症的有效药物。

2)主于温通

辛味食物或药物多为温热之性,故有很好的温通血脉的作用,可以用于寒凝血瘀所致的各种病症,如女性因宫寒所出现的痛经、闭经、月经后期、手足冰冷等,均可用生姜红糖水、胡椒汤、肉桂粉等进行改善。同时,对于胸痹症,即冠心病、心肌梗死等,中医的经典治疗均在方药之中使用白酒,就是取白酒辛温之性温通血脉的功能。

3)主于温补

中药凡属于大热之品,均为辛味,如附子、乌头、肉桂、花椒、茴香、干姜等。因此,对于素体阳虚,表现为手足冰冷、畏寒等征象者,可以在炖肉时加入以上辛味食物。

③认识生活中的辛味食物

根据《内经》对五味的划分,辛为阳性,辛味可以生发人的阳气,并能驱风散寒,活血通络。提到辛味、辣味食品,我们自然会想到辣椒、姜、葱、酒等。

1)辣椒

说到辛辣,首先想到辣椒;说到辣椒,就想到湖南、四川、贵州等地,这些地域的人们嗜食辣椒,凡入口食物,均以辣椒为佐,辣椒是比盐更常用的调味品。按理说这样大量食辣,对人体注定会有很大的损伤,但这些地域多属于气候之中湿气较甚。因此,人们虽然食辛辣过多,但与气候之偏形成了一种互补,食入的辛辣很好地制约了气候中不断侵入人体的湿气。湿气侵入人体最易困厄脾胃气机,导致倦怠无力、食欲不振等,而辛味有升发气机、振奋阳气的作用,因此,可以疏散郁结的脾胃之气,并振奋精神,解除情绪的郁结,治疗抑郁症、厌食症,并有减肥等功用。因此,嗜辣不仅不会对人体造成损伤,反而会维护身体的平衡。

当然,目前嗜辣之风有向北方地区蔓延之势,北京的川菜馆越开越多,生意越来越好,说明部分北方人也开始嗜食辣椒。但鉴于北京气候干燥,吃太多辣椒,很容易造成身体不适,因此,为降低这种辛辣燥烈对人体的损伤,建议在吃麻辣火锅的时候,同时配以酸凉之性的蔬菜,如糖拌番茄、醋拌黄瓜等,或者喝点橙汁、酸梅汤等饮品。这样,用酸收中和一下辛散,用凉性中和一下热性,对人体就不会形成伤害。

2)生姜

生姜味辛性温,具有提味、温通、提神、解腥、去毒等作用,是中国人餐饮中最喜欢使用的作料。有人认为,中国的厨师,十人做菜有八个会放姜;十个人中,有八个爱吃姜。如果说哪一种中药使用最多最广,则非生姜莫属。《本草纲目》谓其“生用发散,熟用和中”,具有发散内外寒邪、生发阳气等作用,可以用来治疗多种疾病,使用简便,取效迅速。

生姜的妙用:

痛经:用益母草六十克、生姜三十克、红糖三十克煎水,每于经前饮用二次。用于治疗女性经行腹痛,月经量少、色黑,手足发凉等症。

胃寒呕吐:生姜一五克、法半夏一五克煎水,治疗平素胃寒,食冷则痛,呕吐清水,或伴腹泻者。

流清涕:生姜五〇克、桂枝三〇克煎水,治疗外受风寒,或过敏性鼻炎,或鼻塞流清涕、量多不禁的症状。

烧心:炒栀子一五克水煎二〇分钟,兑入榨生姜汁二〇毫升,治疗胃病烧心、反酸。可单独使用,亦可与其他治疗胃病方合用。

生姜的使用禁忌:

生姜味鲜美,性温热,用途极广。但再好的东西,如果用错了时间和场合,也会使其作用适得其反。下面是不宜食用生姜的几种情况:

小儿忌食:三岁以下的小儿不宜食姜,尤其是患病之后尤其如此。即使是外感病,成人可以以姜为主,但小儿则需忌食。因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生姜性过发散,服用后极易损小儿真阴,使病缠绵难愈或加重。

秋季与晚上忌食:一年来说,除秋季外,其他三个季节皆可食用生姜;一日来说,晚上不宜食姜。谚语有:“早上吃姜,胜过参汤;晚上吃姜,等于砒霜。”因为晚上阳气宜收敛闭藏,食用生姜,使人体阳气发散,极易出现烦躁、失眠等症。

3)葱白

葱白为辛温之性,走窜性强,善走肺经。可以温散外寒,通阳止痛。

葱白的妙用:

风寒感冒:见有鼻流清涕、发热恶寒,或头痛者,用葱白三段、淡豆豉五十克煎水服用,取效迅速。

鼻塞不通:过敏性鼻炎,或外感之后,以鼻塞不通为主要症状者,可以将一段葱白插入鼻孔,会在短时间内使鼻窍通畅。

手足发凉:平素手足发凉、畏寒肢冷者,可用葱白五段、熟附子十五克、干姜十克、桂枝十五克煎服,每十日饮用三剂。

阴囊疼痛:葱白一段、乳香五克共捣烂,涂于患处。

④话说饮酒

说到辛味食物,我们必须谈谈“饮酒”。中国作为饮食文化的大国,酒在其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但凡婚丧嫁娶、搬迁升职均会以酒相庆。然而,饮酒过度已变成困扰人类健康的杀手之一,嗜酒是一部分人无法摆脱的生活习惯。那么,饮酒或嗜酒,到底对人的身体有哪些伤害呢?

1)论医酒一家

让我们追溯一下“酒”的历史就可以知道,酒本是古人用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药物,在《内经》中酒被称为“汤液”“醪醴”,考查二者具体所指,应是现在南方饮用的米酒:上面清澈的液体称为汤液,下面稠厚的称为醪醴,即现在的醪糟。这种略有酒味的薄酒,在《内经》中也明确指出只用于预防和治疗疾病。

看一下古体“医”字:

在古代,“酉”字即酿制酒的容器,表明酒本属于“医”。《周礼·天官·酒正》有“辨四饮之物:一曰清,二曰

,三曰浆,四曰酏”,即

本指酒类饮品,属于古代的醪醴。

在《内经》一篇专论汤液醪醴的经文中,就有“自古圣人之作汤液醪醴者,以为备耳,夫上古作汤液,故为而弗服也。中古之世,道德稍衰,邪气时至,服之万全”的记载。说明上古之人做汤液和醪醴,基本上就是一个摆设,是用来预防疾病的,平时并不饮用;到了中古时期,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患病时适度饮一些酒治疗疾病。在《内经》中,治疗疾病的主要方式是针灸,方药仅有十三个,但在这十三个方子中,就有四个是用酒来炮制或配伍的,治疗的疾病包括臌胀(肝硬化腹水)、月经不调、痹证、昏厥等。因此,酒本来就是严格意义上的药物。

根据《内经》的相关描述,酒的性质和作用为:性辛温,主于驱寒、提神、调畅气血。因此,在寒冷的季节,或有一定的气血瘀滞性病症的人,如胸痹、痹症等,少量喝一点酒,确实会对健康有一定的好处。但这个分寸要把握好,因为,过量饮酒对人体不仅没有好处,而且还会有很多损害。

由于酒有提神、暖体的作用,所以,慢慢的,酒从疗病之品逐渐变为人们饮食的挚爱,酒的身份也从单纯疗病去疾的“药物”变身为招病纳邪的“妖物”。据《内经》记载,嗜酒之风在西汉时期已经盛行,那时人们对酒的药性认识已经十分透彻,而它给人体造成的损伤,也已了然于心。因此,《内经》就有“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故半百而衰也”的记载。

2)酒本狂药,过量饮用疾病丛生

后世医家对“酒”所致疾病多列专篇论述。清代医家吴澄在《不居集》中将酒称为“狂药”,言“酒本狂药,大损真阴”,认为酒有阴阳两性,阴虚者纵饮之,性偏动火,故热者愈热,出现吐血、便血、尿血、咳喘、烦躁、狂乱等症;阳虚者纵饮之,性不足以扶阳,寒者愈寒,而病为臌胀、泄泻、腹痛、吞酸等。具体来说,吴澄认为酒这东西,阳虚的人喝了体质会越来越寒,阴虚的喝了体质会越来越热,实在是只会损人阴阳。又有“少饮之则宣和气血,壮神御寒;多饮之则腐胃烁精;沉湎不歇,毒流肠胃,暗损天年,潜消元气,多变虚损”。喻昌在《医门法律》中则提醒说:“过饮滚酒,多成膈证,人多不知。”,即喝热的白酒,最易导致食道癌。长期饮酒还会导致肝硬化、肝癌、食道癌、胃癌、胃炎、中风、不育等很多疾病。

3)嗜酒文人多短命

酒对寿命的影响也是巨大的。按照生物学的常规生长规则,一般生物的寿命是其生长周期的五~七倍。比如,牛的生长期为六年,牛的寿命为三十~四十二岁。因此,生长周期越长的生物,其寿命就应越长。《黄帝内经》认为,智齿的出现是人发育成熟的一个标志,男性智齿生长于二十四岁左右,则男性的生长周期一般为二十四年;女性的智齿生长于二十一岁左右,则其生长周期为二十一年。由此可知,男性比女性生长周期长三年,所以其寿命应长过女性十五年左右才对。但实际数据是,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男性的寿命均比女性要短。在中国,男性比女性的平均寿命短四岁左右;数值差别最大的是俄罗斯,男性的平均寿命要比女性短十四岁,女性是七十三岁,男性是五十九岁。其原因就是世界各国男性普遍嗜酒,而在俄罗斯尤甚,其酒精消耗量居世界第一位。

中国文人多数都比较短命,就是与这些人嗜酒有关。从中国古代诗词中出现的大量与酒相关的作品,就知道喝酒或嗜酒是很多古代诗人共同习惯。

李白说“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没人陪伴对着月亮也要喝;苏轼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一有话题就要端着酒杯询问;李清照虽是女流之辈,酒一点都不少喝,“昨夜风疏雨骤,浓睡不消残酒”,过了一夜,酒劲都没下去。

郭沫若在《李白与杜甫》一书中统计,李白总共作了一千零五十首诗,与酒有关的有一百七十首;杜甫的一千四百诗作中,有三百多首与酒有关。看来酒真是他们创作灵感的源泉所在。酒虽成就了他们的诗作,却也败坏了他们的身体,所以唐宋诗人长寿的不多:李白活了六十二岁,杜甫活了五十六岁,李贺活了二十七岁,杜牧活了四十九岁。

4)解酒妙方

酒为辛辣之味,具湿热之性。酒虽为水液之性状,为湿,但却能够被火点燃,性热属火。湿最易伤脾胃,脾胃受伤,则湿浊内停,从而导致湿热留滞。所以,长期饮酒者,常常呈现湿热内盛的体质,出现舌苔黄腻、食欲欠佳、小便黄浊、大便黏滞之症,甚则出现肝胆湿热之酒精肝、肝硬化之象。解酒之伤,应以清热祛湿为主。

泽泻饮:组方为泽泻十克、白术十克、鹿衔草五克,用于治疗饮酒过度,酒伤脾胃,复感风邪引起的汗出不止症。其中,泽泻淡渗利湿,白术苦温健脾燥湿,鹿衔草亦为苦温之品,可以燥湿。

葛花解酲汤:组方为青皮、白术、橘红、茯苓、猪苓、泽泻、人参、干姜、神曲、木香、白豆蔻、葛花、砂仁。此方为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垣所制,用于解除酒伤脏气所致的病症。其在《脾胃论》中说:“葛花解酲汤治饮酒太过,呕吐痰逆,心神烦乱,胸膈痞塞,手足战摇,饮食减少,小便不利。”即此方可治醉酒。

在生活中,辛味是一种上佳的调味品,用好了,可以治疗和改善疾病;但用得不合适、用得过量也会给人体造成很多伤害,其中,酒的这种双重性最强。因此,我们说辛味食物,像把双刃剑,既可以带给我们健康,又可以导致疾病发生,结果是什么,关键要看我们怎样把握分寸。

明代大医学家张介宾在《类经》中就有“多饮者子多不育,盖以酒乱精,则精半非真而湿热胜也”的论断。强调饮酒多者,后人多门丁不旺,子代体质、智力均易低下,因为酒为辛热之性,不仅劫杀人体自身的真阴,而且易于伤及精气,导致精子死亡或畸变。

(二)“酸”能开胃亦伤胃

①酸”的来源

“酸”字由“酉”字旁组成,“酉”的甲骨文字形为“

”,指的是酿制食物所用的坛子,因此,“酸”最早是指食物在坛子之中发酵之后的味道。汉字中如“醋”“酢”“醯”“酒”“醪糟”等以“酉”字旁组成的字,多是指谷类发酵的食物。一般而言,谷物等经过发酵后,食入人体更易于消化,如经过发酵的面粉类食物,比没有发酵的易于吸收。后来人们进一步发现,发酵的食物多酸味,不仅易于消化吸收,而且大多数酸味食物还能助益消化、开胃消食、增加食欲。比如醋、苹果、酸枣、樱桃、杨梅、石榴、番茄、葡萄、乌梅、橘子、山楂等。所以,中国人习惯于在吃饺子、肉类食物时蘸醋食用,女性妊娠初期恶心厌食也尤其喜欢酸味食物。

②酸味的作用

1)开胃消食

从五行上说,酸味有入肝养肝的作用,基于木克土的五行关系,肝旺可以舒达脾土之气,开胃消食。我们常常一提到酸性食物就会口中溢满口水,所以,在进食酸味食物时消化液分泌增多,消化液中含有的大量消化酶能促进食物的分解吸收,从而起到助益消食的作用。《世说新语》中记载的望梅止渴的典故,就很好地说出了酸味的作用。

2)五止——止咳、止泻、止汗、止痛、止渴

止咳:

肺气上逆、咳喘日久之症,在对症治疗的同时,加入一定的酸味药,如张仲景的名方小青龙汤用五味子、白芍等,就能起到收敛肺气、止咳的作用。

止泻:

酸味之收敛之性,可以治疗久泻不止之症,如乌梅、石榴皮、五倍子等可与肉豆蔻、党参等同用治疗脾虚久泻。

止汗:

酸味药还是止汗之良药,自汗、盗汗之汗出不止,用白芍等止汗作用明显,如仲景名方桂枝汤中就用了白芍,此方是治疗汗出症之常用方。

止痛:

酸味药与甘味药合用具有良好的止痛效果,二者酸甘化阴,起到缓急止痛的作用。常用方芍药甘草汤既可直接用于治疗头痛、腿痛之症,又可与其他药物配伍,治疗各种风湿痹症。

止渴:

酸味药能刺激包括唾液在内的消化液的分泌,所以,在开胃消食的同时,有治疗口干口渴的效用。

③酸味过用反伤胃

当然,如果酸味太过,会导致肝气过旺,木旺则克土,脾土之气反而会受制约,《黄帝内经》说:“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这个脾气一伤,人就会出现厌食、腹泻、消瘦、面黄等病症。因此,我们一般所认识的酸味开胃之说,也是要限制在一定程度之下,酸味摄入过多,不但不能开胃,反而伤胃。因为酸味促进胃液的分泌,如果胃酸、消化液分泌太多,反而会损伤胃黏膜,影响胃的功能。同时,由于酸主收敛,不利于气机的疏泄,所以,平时情志比较抑郁的女孩,要少吃酸味的食物。

④生活中常食的酸味食物

1)醋

“醋”的来历

醋,古代又称醯、酢、苦酒,现称米醋。醋起源于我国,古有“杜康造酒儿造醋”之说。说夏代杜康的儿子长得高大结实,肤色黝黑,人唤“黑塔”,黑塔率族人移居今江苏省镇江一带,在长江岸边的鱼港开设了一家糟坊,本想酿酒,谁知这一年发大水,江水浸漫酒糟,等洪水退下,二十一天已经过去,这时恰逢酉时,一打开缸,香气扑鼻而来,以口尝之,酸中带甜,鲜美无比。黑塔便把“廿一日”加了一个“酉”字,命名这种酸水为“醋”。至今镇江一带的酿醋业制造醋的过程依然是二十一天。

醋的作用:

醋为酸、温之品,关于其作用,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道:“醋可消肿痛,散水气,杀邪毒,理诸药。”清代王士雄在《随息居饮食谱》一书中对食醋的保健功能归纳为:开胃、养肝、强筋、暖骨、醒酒、消食、下气避邪、解诸毒。

现代医学研究,食醋有消除疲劳、增进食欲、帮助消化、平衡血液酸碱度、抗菌杀菌、调节血脂、降血压、调节血糖、提高肝肾功能、防治肥胖、美容养身、延缓衰老、防癌抗癌等功效。

醋的妙用:

高血压、高脂血症:食醋泡花生米一周以上,每日生吃花生米八粒,可以降低血脂、胆固醇,并通过软化血管起到降压作用。

失眠:醋二十毫升、蜂蜜三十毫升同搅拌于温水中,睡前饮用,可改善睡眠。

皮肤晦黯:桃仁二百五十克、醋五百毫升,浸泡一周,每日食用十克左右,对面色晦黯、皮肤粗糙等,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预防感冒:糯米五十克、大葱七段、生姜七片熬粥,粥熟后加入醋三十毫升,每日一次,可预防感冒。

附:“神仙粥”养生歌

一把糯米煮成汤,

七个葱头七片姜;

熬熟兑入半杯醋,

伤风感冒保平康。

食醋的禁忌:

消化道溃疡者: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以及平素胃酸过多、时有泛酸的人不宜吃醋,否则醋之酸味刺激溃疡面,会加重病情。

服用解表发汗药:风寒外感者服用解表发汗药时不宜吃醋,因为,醋的收敛之性会降低解表剂的发汗作用,从而降低疗效。

服用抗生素:正在服用抗生素者不宜吃醋,因醋酸可中和碱性药物而使其失去药效或减弱药效,甚至使药物在酸性环境中形成结晶,沉积在肾脏,损害肾功能。

(二)山楂

山楂酸甘、微温,为蔷薇科山楂属植物,是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分布于北温带。我国有二十种左右的山楂,各省均产,以北方分布和应用最广。中国对山楂的记载见于《尔雅》,人们虽然知道山楂可以食用,但因其味酸,只作为野果,未入家用水果之列。唐以后,山楂被作为药物使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总结前人对山楂的应用,将其煮水内服,用于治疗腹泻、痢疾,外洗可治疗瘙痒等。

山楂的作用:

消食积:

山楂对肉食引起的积滞消食作用良好,因为山楂能刺激胃中消化酶的分泌。李时珍曾举过这样一个例子,说邻居一小孩因食积得了黄肿病,腹胀如鼓,偶食了大量山楂,回家后大吐痰水,病立刻好了。我们平素煮老母鸡等难熟之肉,放入几枚山楂很容易熟烂,其消肉食之用可以推知。餐后食几枚山楂,或将山楂炒后泡水,消食健胃,不留食积。但同时也要注意,由于山楂有消食的作用,空腹或者溃疡病患者均不要食用,否则更易饥饿且胃中嘈杂。

(请记住本站地址:www.doupo7.com)

上一章 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