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去世后不久,李德安就放弃继续参加科举考试的想法。
为了避免两位哥哥当面骂自己,李德安一直隐瞒自己的想法。
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冬,父亲去世满三年,李仁安和李义安准备离开家乡,前往京城,本来想让李德安和他们一起去京城的,但遭到了李德安的拒绝,他说要在苏州过年。
过完年之后,苏州府的举人相约一同前往京城参加会试,有人来邀请李德安。
李德安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不去京城参加会试。
李德安放弃参加会试的事情,他没有主动告诉两位哥哥,两个哥哥在京城,也不能当面劝说。
数十位亲朋故友来到李德安家劝说,劝他去京城参加会试,但都没有用。
“我经营有方,当一个富家翁挺好的。”
这句话说了多遍,成了李德安的口头禅。
见劝不动李德安,自然有人写信把此事告诉远在京城的李仁安和李义安。
得知李德安不愿意参加会试,李仁安和李义安兄弟俩很生气,见面商量一番,气逐消了。
谈到弟弟赚钱的本事,两位哥哥满是佩服。
“陶朱公再世,未必比得上德安。”李义安叹了一口气,“腹有诗书气自华,德安表字自华,父亲给他取这个表字,就是希望他饱读诗书,学有所成。”
“书,小弟未必比我们读的少,学有所成,”李仁安苦笑道,“他把心思都放在钱财上了,小时候,就知道他是个财迷,总想着赚钱。得到名家的字画,就嘿嘿偷笑。”
“这些年,德安对你我的帮助很大啊!”李义安说道。
李仁安点点头,说道:“如果没有小弟提供钱财上的助力,以及他建议我们与哪些官员交好,以你我兄弟的才智,哪有现在吃得开。哎……若是小弟进入官场,也能像他在商场一样如鱼得水。”
“长大了,”李义安微微一笑,调侃道,“沉迷于温柔乡了。”
“不知小弟最近有没有再纳妾。”李仁安呵呵笑道。
虽然分了家,李仁安和李义安在苏州丁忧期间,李德安帮两位哥哥赚了不少钱,两位哥哥都看在眼里,都念他的好。
知道弟弟是一个会拿主意的人,尽管知道大概率劝不动,写信也没用了,时间赶不上了,但是,两位哥哥还是写信劝说了一番。
李德安收到信后,写了回信,避开科举考试这个话题不谈。
看到弟弟的回信,两位哥哥说他耍无赖。
“去年,就应该把他搬到京城来,不该留他在苏州。”李义安还没有放弃让李德安参加科举的想法。
“今年的会试,算是错过了,希望三年后,德安能够改变想法。”李仁安苦笑道。
“父亲泉下有知,肯定很生气。”李义安郁闷道。
“父亲可能会责怪自己。”李仁安轻叹了一口气,摇摇头,苦笑道,“德安不孝。”
“也怪我们,丁忧三年,居然没有看出德安的想法。”李义安不解道,“当富商那有当官的好。”
“子非鱼,焉知鱼之乐。”李仁安说道。
“大哥,你不打算劝德安了?”李义安皱眉道。
“劝得动吗?”李仁安反问道。
李义安沉默了一阵,苦笑摇头道:“难,极难。可惜德安这样的人才了。”
(请记住本站地址:www.doupo7.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