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门四家,一般指明四家,四位着名的明代画家:沈周、唐寅、文徵明和仇英。
……
沈周出生于1427年,去世于1509年,活了八十二岁,在明代,他是寿星,他创作的书画作品很多,他去世时间不到四十年,存世书画作品很多,但赝品更多。
李德安花费五千多两白银,以及在现代成本不足一千两白银的人工宝石和人工养殖的珍珠,收集得到沈周近两百幅作品。
经过文徵明等人的鉴定,这些作品都是真迹。
……
唐寅,文徵明,以及李德安的父亲李谷年,三人同年,都出生于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
李谷年和唐寅相识,但算不上朋友。
唐寅去世于公元1524年,去世几个月后,李德安才出生。
不能和唐伯虎见上一面,李德安有点小遗憾。
唐伯虎算是李德安的偶像。
李德安多次去桃花坞的唐伯虎墓凭吊。
嘉靖二十二年(公元1543年),李德安买下桃花庵旧址的地皮,打算重新设计盖一座桃花庵来纪念偶像唐伯虎,暂时还未动工建造。
如今,李德安收集了两百多幅唐寅的书画作品。
……
李谷年比文徵明大几个月,二人年少时,就成为朋友,一生的知己。
加上李德安的存在,让李谷年和文徴明的关系更紧密。
李谷年去世时,文徵明很伤心,亲自为李谷年撰写墓志铭。
文徵明书画上的成就很高,但是其应试能力真的很差,空有满腹经纶,一到考场就脑袋空空,乡试考了九次,年过半百也没有中举人。
嘉靖二年(1523年),在工部尚书李充嗣的推荐下,五十三岁的文徵明以贡生身份进京,经过吏部考核,被授职翰林院待诏。
三年的北漂,看似不起眼的官职,却被文徵明玩得风生水起。
在京城任职的苏州老乡很多,包括李德安的大哥和二哥,这些人有的职位很高。
在苏州老乡眼中,文徵明虽然官职低微,但他的诗文书画,却是一等一的棒。
在苏州帮的带动下,文徵明的字画成为当朝抢手货,假如手里没张文徵明,说明你这官当得没格调。
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
再老实厚道的人,也难免有几个不怀好意的对手。
因此,害了红眼病的人,就想把文徵明这小得不能再小的“待诏”给剥夺。
沉稳的文徵明,再次做出豁达的举动:再见,京城!
人虽然走了,而字和画,以及名气,都留下了。
文徵明告别待诏,告别京城,回到家乡苏州。
漫长的赶考路和短暂的仕途都已结束,但作为书画大师的文徵明,他的春天才刚刚开始,他的寿命很长。
从京城回乡后,文徵明收了很多学生。
包括李德安。
文徵明的温厚,博学,才华,令苏州抱着望子成龙梦想的家长们趋之若鹜。
当然,文徵明不开青少年书画培训班,也不搞什么大明科举考试冲刺班,他的学生,要么是世交之子,要么是苏州杰出青年。
带学生,对老师也是好事,开拓思路、教学相长,文徵明继承了老师沈周的衣钵,同时又将所学传给更年轻的人,使得吴门画派名满天下,影响深远。
文徵明的学生中,既有像陈道复这样一生布衣但才华出众的高手,也有更多饱读诗书最终走上仕途的官员。
当众多学生有了权势和地位,老师的身价自然会拔高。
作为在世时就拥有极高威望和影响力的书画家,文徵明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学生们的众星捧月。
当然,这种情形绝对是文徵明的无心插柳。也许在内心深处,他只是想当个好教员。
文徵明23岁时,娶了昆山吴家的女子。
这是吴氏的幸运,也是文徵明的幸运,更是文氏一族的幸运。
文徵明努力工作,吴氏勤劳持家,生下两个儿子,长子文彭、次子文嘉,二子均成大器,不仅继承家学,精于书画,更在朝廷上有相当声望。
如果用迷信一点的说法,两个好儿子,大概是文徵明忠厚老实的福报。
文家的福报并未限于三代,从文徵明父亲文林开始,直到明朝结束,文家代有才人出,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相比同岁才华横溢、一生坎坷的唐寅唐解元,在很多人眼里,考场频频失利的文徵明才是人生赢家,他寿命很长,活了近九十岁,去世时,子孙满堂。
……
文徵明的后人中,有个人值得一说,这人就是九次参加会试不中,第十次成为状元的文震孟。
文震孟,字文起,文徵明的曾孙。
文徵明之子文彭,文彭之子文元发,文元发之子文震孟。
文震孟少好学,擅长诗文;为人刚正,品行高洁,在《春秋》的研习上下过一番功夫,精于此书。
文震孟年纪轻轻,便以文才、品行闻名海内。
大约20岁时,即万历二十二年(1594),文震孟考中乡试,成为一名举人。在来年的会试中,文震孟落第。
这次失败,对少年时便负盛名的文震孟的打击是巨大的。
文震孟没有气馁,他一次又一次地去bJ赶考,到万历四十七年,他已9次涉足礼部贡院考场,但都榜上无名。
文震孟的外甥姚希孟,年仅10个月便成了孤儿,与他一同拜师受业,名相伯仲。
姚希孟也在万历四十七年考中会试,殿试名列第三甲第一百二十一名,虽然名次偏低,但毕竟成为一名进士了。而文震孟连会试都未中。
天启二年(1622)二月初九、十二、十五日,文震孟第十次参加礼部会试。
(请记住本站地址:www.doupo7.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