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十一年就要过去了。这一年的日子,对陈济怀来说,可谓是起起伏伏的。
在上一年顶住了太平军的猛攻之后,苏南的局势暂时稳定住了。但从态势上看,陈济怀和商团南军面临的压力依旧。因此,利用这段相对的平稳期,陈济怀也是抓紧整顿军务。
北方的陈济云和陈济方兄弟,在屡次请求南归不成后,也暗地里使起了小伎俩。他们在北军进驻大沽之后,利用与江南间往来海运之便,秘密的将部分兵力偷运回了南方。
经过一段时间“老鼠搬家”般的偷运,北军第一团的第三营、第四团的第十六营和第五团的第十八营,被陆续运回了江南,转入南军序列。
这支生力军,虽然人数有限,但对提高南军战力,仍有很大帮助。再加上新募扩充,陈济怀麾下的三个团,终于实现了四营编制。南军的总兵力,也增至一万五千人上下。
眼见苏南形势日渐好转,陈济怀便开始同属下不断商议着,开始着手局部反击,意图改善防线态势。
可就在这时,大批原本在安徽和江西作战的太平军,开始陆续转向浙江。他们一路攻城略地,大有席卷全浙之势。这又让陈济怀一下子紧张了起来。
浙江与江苏是邻省,浙北紧连苏南。若太平军攻占了那里,就将对苏南形成南北夹击之势。腹背受敌之下,商团抵挡起来就更难了。
为此陈济怀赶忙调整应对。他一面停下了刚刚开始的反击行动,调整部分兵力向浙北方向防御。另一面,又再次向已经统管四省军务的曾国藩请援。
本以为求援只是撞撞运气,没想到的是,这一次竟然得到了响应。
此前,面对陈济怀的多次求助,曾国藩均未出兵。这其中既有兵力和局势的原因,更有他在谋划扩大自家势力中的考量。
江南之地,最富庶的就是苏浙两省。曾某人当然对之垂涎,早就想将其纳为自家花园了。所以一直在布局,在等待机会。如今浙江战起,在他看来,一个理想的机遇出现了。
可曾国藩虽然有心,但此时却正忙于在皖南同太平军激战。因此他手中的兵力和将领都不富裕。反复思量之下,他决定派出一位湖南同乡,去帮他实现目标。这个人,就是左宗棠。
左宗棠,字季高,湖南湘阴人。二十一岁时,乡试中举。然而此后,他便科场失意,几次赴京参加会试,皆未上榜,因此也就未能实现由“正途”入仕的理想。
但他自此便潜心经世之学,其才干也被许多名流显宦所赏识和推崇。甚至林则徐,都曾对他大加赞赏,并给予厚望。
太平天国乱起时,南方糜烂,在朋友的劝说下,左宗棠出山效力。他曾相继为几位湖南巡抚担任过幕僚,贡献颇多。他也因此被举荐,为清廷录用,因功步入仕途。
咸丰十年,左宗棠开始随同曾国藩襄办军务。曾国藩此时已经开府两江,他派遣左宗棠回湖南老家募集兵勇,组成了一支五千人新军队。
左宗棠的新军,本应视作湘军的一部分,但在编练之初就打出了“楚军”的旗号。由此,左宗棠想独树一帜的意愿已十分明确。
楚军在招募时,并非只限一地,而是在湖南全境广泛募集。以此确保不会因乡里关联,彼此影响士气。而左宗棠在选用营官时,常以勇武为优,更偏爱用武将。因此楚军敢于斗狠,战斗力很强。
(请记住本站地址:www.doupo7.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