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路遇关津(1/2)

点击网址进入新版阅读页:http://www.doupo7.com全新设计,增加会员书架,阅读记录等功能,更好的阅读体验,精彩不容错过。

玻璃镜的销售细节上,赵岩和赵全想了几天终于确定了下来。

镜子要在镜框上做文章,如果是官员用的大面镜子,就在镜框上刻上‘平步青云’之类的字,如果是商人,就刻上‘财源广进’之类的字。

寓意吉祥,又够气派,正是那些钱多得没地方花的权贵们喜欢的东西,寓意上还可以继续细分,针对婚嫁的,针对平安的等等。

欧洲的镜子之所以在中国没有成为时尚风潮,主要是文化方面的差异,此时的中国人对西方人的审美观并不太认同。

同时也因为镜子的数量不足以在中国形成风潮有关,毕竟海贸不稳定,没有源源不断的供应,人们想买有时候都没地方。

而在销售上,则是先卖小块的,大块的暂时不卖。

毕竟现在小面的镜子就可以卖到很高的价格,为什么要卖大面的?而且小面的镜子也不愁销路的。

虽然没有形成对镜子的巨大需求,但只要有就必然有人买。

等小镜子高价时卖不动了,再出大一号的,小一号的退居下一级市场,这样弄下去才能攫取最大的利润。

所以暂时推出的只有两种型号,一种是用铜做镜框的‘玻璃铜镜’,一种是木制梳妆盒里面的梳妆镜。前者男女都能用,后者女人用。

赵全第二天就带人出去请木匠和铜匠,并且安排人去招募流民。赵岩把话说得很明白,想要保住镜子垄断,必须得有足够的武力。

所以收拢流民是必须的,这样可以自己练兵自保。

……

铜匠找来后,赵家村一片忙碌。佃户们都被调集起来,安排去协助木匠和铜匠,青壮一月给三斗麦。

这个消息一传出,佃户们十分积极。虽然工钱不多,但要看这是什么世道。现在登州府米麦价格已经飙升到了一斗五钱的地步,也就说在赵家干上一个月,他们等于拿到了一两五钱银子的工钱。

三斗米虽然不多,但也有六十多斤,节省一些,也能养活一家老小,若是光棍汉,一月下来还有结余。

人手到齐后,造镜的进程很快,仅仅十天时间,第一批铜镜就已经出来了,模具什么的已经制好,以后造这种铜质镜框的镜子就快多了。

之所以用铜做镜框,主要是因为目前流行的就是铜镜。

第一批铜镜,大多所刻的寓意都是‘升官发财’‘平安吉祥’这类,打造好后封装到箱子里。

准备了两天,赵岩带着人启程出发,前往济南城出售这些镜子。带去五箱玻璃铜镜,每箱装着三十块,规格都是普通铜镜大小,直径大概十几厘米。梳妆镜则带了三箱,每箱装着二十个梳妆盒。

留着二十多个家丁,外加两百多户佃农在赵家村防守,其余的家丁全副武装的跟着他前往济南城。

一路行来,登州境内的破败十分严重,进入莱州之后,情况好转了许多。虽然莱州比登州的情况要好,但一路上的耕地依旧大半荒芜。

(请记住本站地址:www.doupo7.com)

上一章 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