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inicalskill的成绩如约而至,对于谭小溪这种一如既往的学霸,似乎成绩永远都不是问题。来到美国的第三个冬天,谭小溪也如Rid一样,开始了match空中飞人的生活。冯教授给了她很大的绿灯,允许她把年假一点点打散去参加各个医院的遴选。她常常是今天还在纽约面试,第二天已经又回到了实验室工作。所幸,她收到的面试邀请并没有Rid那么多,所以两周的年假还能应付。似乎每一次都是乘兴而去,败兴而归,小溪都想到了“臣屡败屡战,屡战屡败”的典故,唯有自嘲才能减低自己浓浓的失望。她的劣势显而易见,最为要命的就是没有绿卡,现在工作签证对于每一个医院都是稀有之物,所以如果放着一个有身份的美国小孩,干嘛要选择一个需要签发工作签证的人呢,毕竟这其中的过程和手续都过于复杂,情况也会多变。再加上其他一些吹毛求疵的缺点,29岁的“高龄”,不是在美国接受的医学教育等等。当然也有很多吸引人的优点,良好的教育背景和扎实的研究背景,让很多项目负责人都有些错过她的遗憾。
自从参加遴选之后,小溪的“医生梦”在实验室已经不是什么秘密。大家都惊异于这个女生两年来不声不响的卧薪尝胆,唐老师惊讶,吕博士联想到自己的遭遇悄悄为她捏了一把汗。有一次唐老师甚至有点嗔怪的说“你要是当时和小祝在一起,现在还用这么焦心吗?”此时的小溪已经和唐老师的关系比从前亲近了,她笑着回应“那我就不会参加什么match了,我就在家带孩子了。”把唐老师都气笑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Facebook上match小组的人们也都逐渐有了着落,要说小溪一点都不着急那是假的,但是她也无可奈何,因为周围华人圈子里match两三年才成功的人多得是,更不用说象吕博士这种根本就没有成功的人也多得不在话下。她也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行就明年二战,或者后年三战。通过了考试,似乎时间又多了起来,她泡在实验室的时间更长,为自己的课题准备资料,准备将这两年来的成果浓缩成一篇高质量的论文。晚上,她照例在实验室灯下聚精会神的看文献,结束介入手术的冯青从外边进来走进自己的办公室。过了一会,冯青站在办公室门口叫小溪“谭小溪,你进来一下。”小溪以为又有实验计划要调整,赶快进去。
(请记住本站地址:www.doupo7.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