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1 章 想太多(1/2)

点击网址进入新版阅读页:http://www.doupo7.com全新设计,增加会员书架,阅读记录等功能,更好的阅读体验,精彩不容错过。

由于齐王建过于配合,秦军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了从城阳到临淄沿途的大小城池。

既然是和平夺城,秦军自然要表现得好一些,免得凭白给秦国拉来仇恨。所以进城之后,秦军对待齐人十分友善,倒是让不少人当真信了他们秦军真的只是来给齐王帮忙的。

不过秦军不作妖,不代表齐王不作妖。

齐王建就表示:

“寡人要回国都去惩治那些乱臣贼子,尔等赶紧点齐兵马随寡人来。”

齐人:???

虽然这个要求乍一看很合理吧,但问题在于他们是守城兵啊。而且是那种普普通通的守城士兵,日常只负责巡逻,偶尔遇到战争也只能在城里配合一下防守的那种。

让他们千里奔袭跟着齐王去平乱,属实有些强人所难。毕竟一般大战缺人调兵也不会调遣他们,守城兵是要留在原地防备敌人突然跑来偷袭的。

守将为难地说道:

“王上将士兵带走之后,城中谁来防守?”

齐王建奇怪地看向他:

“你觉得谁会来攻打你们?秦军?秦军就在旁边呢,他们要跟着寡人去临淄的,哪有空打你?”

守将:……

这么一说好像真是这样。

天底下就剩下齐国和秦国了,总不能齐国人自己打自己吧?

也不是不可能,都有乱臣贼子了不是。说不准叛党会集结军队攻城呢,守将觉得自己找到了说服大王的角度。

他精神一振,连忙开口辩解。

齐王建不想听:

“乱党都在临淄,他们手里哪有那么多兵。行了行了,让你们跟上你们就跟上,总不能真的叫我靠秦军平乱吧?那我堂堂齐王多丢人,齐国又不是没有士兵。”

守将只好闭嘴了。

但他好说歹说还是给城中留下了少数士兵,主要是日常巡逻维护治安和守在城门口检查来往行人顺便收取入城费这些,都得有人来干。

蒙恬看他们人手这么捉襟见肘,“好心”地提议可以留下一些秦兵帮忙。

守将:?你是不是真的当我是傻子?

不,事实证明蒙恬不是把守将当傻子,而是把齐王建当傻子。或者说,给齐王建一个合理的借口拱手送城。

因为齐王建听完这个提议后大喜过望:

“这个好这个好,那你们留点人帮忙看守城池,万一真的有乱党打过来呢,可不能叫他们占便宜!”

守将简直目瞪口呆。

他第一次见这个品种的君王,属实是无法理解。怎么会有人当真信任别国士兵到这个地步,甚至允许对方帮忙守城啊?

就算当年晋文公逃出晋国,得到了秦穆公的礼遇和支持,晋文公也没说让秦军帮他打回晋国夺取王位啊!

不过齐王建的祖父齐湣王倒是干过这种事,然后就被不怀好意的楚国将领弄死了。只能说不愧是亲祖孙,他相信齐

王建肯定是齐湣王亲生的了。

齐王建无视了守将复杂的眼神。

这家伙懂什么?他现在越是配合秦军,以后去了秦国日子就越好过。

正愁没借口让秦军接管城池呢,还是秦国的将领聪明啊,又是羡慕秦王麾下人才济济的一天。

齐王建拍拍蒙恬的肩膀:

“蒙将军,你很不错。”

蒙恬:“……多谢大王夸奖。”

最后蒙毅从刘季的老乡里挑了个小将出来率领一部分秦军留下驻扎,齐王建则很识趣地要求守将跟他一起去都城平叛。哪怕守将不愿意他也不管,他可是以齐王的身份下的命令。

守将悲愤不已,都顾不得秦国已经大军压境,浩浩荡荡的秦军就在他面前了。

他声泪俱下:

“大王!我走之后城中无人能够统兵,秦军却留下将领驻守,整个城池岂非都落入秦人掌控?!”

在先秦时期,很多时候军政权利是不分开的。毕竟敌人随时可能打过来,每个城市都派遣一个文臣和一个武将明显不现实。

再加上这个时候的人才大多文武双全,既能理政又能领兵。所以诸如太守这样的职位,一般都可以同时处理下辖政务和应对突发的军事危机。

李斯之子李由便是如此,面对秦二世的起义军时,作为三川郡守的他亲自领兵,最后兵败被杀。

齐国的这位守将同样如此,他既是守将也是城中的最高执政长官。齐王建非要把他带走,那不仅是军队无人管辖,城内的政务也得进入停摆的状态。

哪知齐王建大手一挥:

“缺人管理庶务是吧?蒙将军,你看看谁能帮着管一下。”

守将:……

蒙恬:……

不至于,真的不至于。齐王你这也太配合了,你会被人骂死的。

最后双方还是各退一步,由城中原本的文职官员自己配合着处理城内庶务,守城一事交给秦国将领管辖。

齐王建还问守将:

“这下你满意了吧?”

守将心里有一万句脏话,但是不能讲。

这和送城有什么区别?现在庶务是齐人自己管了,可手里有兵的才是大爷,等秦人想给官吏换换血的时候,难道城内这些齐臣能够反抗吗?

可惜齐王建铁了心要装疯卖傻,他身份高谁也拿他没办法。最终守将还是只能带着自己手下并不太能打的士兵跟着大部队离开了,然后眼睁睁看着齐王建用同样的招数逼迫了更多守将跟他离开。

再这么下去就是坐以待毙,守将们私底下聚集在一起,商量对策。

“眼看即将抵达临淄,我们不能再等了。不如先联合起来干掉秦军,再替大王夺回都城!”

“此言有理,我们手下的士兵加起来数量也不少了。猝然发难,即便秦军全是精锐,也不一定能够抵挡住我们的袭击。”

从外部攻打精锐部队当然很难,可他们现在和秦军待在一块儿

。相当于是战友突然反水,杀伤力还是很强的。

“秦人留在各城的部队只有那么点人,肯定挡不住我们大军围攻。现在把城先借给他们管管,回头再收回来也没什么损失。”

“老兄好算计啊!”

一群人越讲越兴奋,似乎已经预见到了光明的未来。

齐王再怎么脑残他们也得救人,大不了回头把这傻缺齐王干掉,扶持小太子上位。正好小太子年纪不大好掌控,到时候他们可就是救国的大功臣了,可以更上一层楼。

众人算盘打得很响,但这种时候总有人会跳出来唱反调。

有个清醒点的人就反问:

“难道秦将蒙恬真的会完全信任我等,而不设防吗?”

如果蒙恬一直在暗中提防他们反抗,那他们动手只会正中秦军下怀。让秦军一口气把他们全部干掉,正好也不用担心士兵战后再回原先的城池干扰秦人夺城了。

“即便我们真的干掉了秦军,也必然要与对方两败俱伤。届时恐怕不一定能打得过临淄城中的叛军,只会功亏一篑。”

要是打不过叛军反而让自己损失惨重,那就好笑了。忙了半天什么好处没捞到,赔了夫人又折兵,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

这样还反倒帮助乱党将秦人这个心腹大患除去了呢!

为他人做嫁衣的事情可不能干。

众人立刻思索起别的对策来:

“你说的有道理,要不然我们在临淄开战时尽量保存实力,叫秦军冲在前头。等秦人攻下城池解决完乱党之后,肯定损失颇多。到时在出手,还能节省一些兵力。”

一群人讨论了整晚,并没有刻意隐瞒消息。

他们觉得自己是待在齐人的营帐中的,周围全是齐国士兵和齐国将领,怎么可能有人走漏消息呢?尤其是附近守卫的,还都是他们各自的亲卫。

然而很多时候,奸细就是出自内部。

并非所有守将都对齐国忠心耿耿,或者想借机在齐国爬上更高峰。齐国眼看着山河日下,就算在这里爬到相国之位也没什么意义,倒不如借机示好秦国呢。

之前还在烦恼该怎么在秦王面前挂上号,机会这不就来了?商量这么重要的事情竟然不提前甄别一下敌我,就默认所有守将都是自己人,简直是愚蠢至极!

第二天就有好几个守将悄悄去找蒙恬打小报告了。

来的大多都是小城的守将。

像这样的人在齐国地位不上不下,正是最好拉拢的那种中层人物。

齐人的算计哪怕事成,也是领头的那几个大城守将占据最大的功劳,下面的人分汤喝。那他们还不如告发这群人,去秦国领个大功劳。

更何况那些地位更高的守将也不怎么把他们这些小人物放在眼里。否则也不至于一点都不设防,不就是觉得他们这些地位不高的守将没胆子揭发吗?

蒙恬最后接见了一位重要城池的守将。

对方当初驻守的是个要塞,地理位置

十分关键。他手下的兵卒可不是什么歪瓜裂枣(),比旁人的兵都要能打得多。

当初齐王建故技重施逼迫此人跟他们离开的时候?()?[(),蒙恬就觉得不太靠谱。像这样底气足的将领很有可能一口回绝,反正齐王建身边也有不少齐兵护卫了,缺他一个也没关系。

结果这人却一口答应下来,还表现得对齐王建忠心耿耿,愿意为大王赴汤蹈火的样子。

蒙恬当时就觉得不对劲,这将领肯定有猫腻。

现在他跑来告发同僚,基本就验证了蒙恬的猜测。对方果然是个内鬼,早就有投靠秦国的心思了。

此人正义凛然地说道:

“天下一统乃大势所趋,与天道为敌实乃愚蠢之举。我虽只是小小一介守将,却愿意为天下太平出一份力。”

蒙恬:……

蒙恬便问道:

“敢问阁下高姓大名?”

那人答道:

“在下齐国王室族人,田氏名儋。”

蒙恬:好家伙,这还是个齐国王室。

你们田氏一族真的很离谱,出了个主动献国的齐王建不算,又来个背刺臣子投敌的宗室。

怪不得之前这家伙摆出一副忠心耿耿的样子,齐王说什么他做什么。感情他不是普通臣子,而是宗室成员。

作为一家人,田儋肯定不能公然违抗齐王的命令,否则要被人质疑是不是也有自立为王的野心。

田儋和他的亲戚齐王建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识时务,非常积极主动地把自己都干了什么报告给了蒙恬。

虽然之前他还没投效秦国,但他背地里其实已经做了不少事了。

比如说一开始有人找到他表示想集结军队反抗秦人的时候,是他劝说对方多拉几个盟友一起的。

当时田儋忽悠对方:

“我们的士兵本来就不如秦人能打,如果数量上还捉襟见肘,只怕更没有胜算。”

对方担忧拉太多的人会走漏风声。

又是田儋劝说:

“大家都是齐臣,怎么可能背叛齐国呢?阁下应该多信任信任自己的同僚,而不是疑神疑鬼,伤了彼此的情分。”

然后他就主动组局建立了这次夜间探讨活动,把所有守将都拉来了。

由于田儋是齐国宗室,还是和齐王建亲戚关系比较近的那种,说话还是很好使的。他一开口,大家都比较信服,又见他比齐王建清醒,都觉得跟着他混肯定有前途。

谁能想到这个组局的其实才是内鬼,简直猝不及防。

田儋一步步引导着那些对秦人有意见的守将跳出来,说出更多隐秘的算计,打的就是将不安分的齐臣一网打尽的心思。

既然要向秦国投诚,那肯定要做到尽善尽美,这样才能展现他的能力不是?

就连高层守将对低层守将的不屑态度,都是田儋故意引导出来的。因为他发现低层守将大多没那么坚定地要跟着齐国一条路走到黑,就起了多帮秦国拉一些盟友的

() 想法。

田儋可不是立了功却缄口不言的性子(),他洋洋洒洒把自己的布置全都倒了出来?()_[((),就想叫蒙恬多帮他向秦王表表功。

蒙恬震撼地听完之后表示:

“阁下果真很有能力。”

他觉得齐王手底下还是有很多能人的,只是齐王建自己不会用而已。

有田儋的相助,军中的定时炸弹顺利地被尽数控制起来。蒙恬这才加快行军速度,赶往临淄进行最终决战。

蒙恬的亲笔信在数日后快马加鞭送达咸阳,彼时秦军正好抵达临淄,准备攻城。

这日是阴嫚的及笄礼。

秦王政儿女众多,不可能每个人的成年礼都由他亲自主持。给这个主持不给那个主持容易引起儿女间的矛盾,所以思来想去,他决定除了太子其他的都不管了。

长兄如父,长子又是大秦储君,由太子替他出面十分合适。

弟妹们本就没指望父亲能抽出空来为他们做这些,见连长姐的及笄礼,父亲都只是在最重要的时刻才抽出空来露个面,当众宣布长姐的表字,也就心理平衡了。

除却大兄之外,就数长姐最受宠。连长姐也没有特殊待遇的话,那其他人就是一视同仁的,很公平。

至于大兄,累了,没有嫉妒的力气了。

扶苏亲自为妹妹簪上最后一枚钗环,笑着夸道:

“我们阴嫚已经是个大姑娘了,出落得越发漂亮。成年后可以佩戴的首饰样式更加繁复,若是珠玉宝石不够用,尽可来我私库里挑选。”

无论男女,成年礼都是十分重要的。古代区分一个人是否成年,很多时候都是看他们的穿着打扮。

就像男子加冠礼之前一般都是不能戴发冠的,别人一看你没有发冠,就知道你还是个孩子。

女子也一样,及笄之前可以梳的发型、可以佩的发饰、还有身上穿的衣裙样式等等,都是按照未成年少女和女童来的。及笄后可以拥有更多更成熟的装扮,以前那些就不怎么佩戴了。

阴嫚的衣裙首饰接下来都会赶制一批新的,少府那边的匠人绣娘有的忙了。

阴嫚俏皮地眨了眨眼:

“那大兄可不能嫌弃我拿的多哦!”

观礼的妹妹们羡慕地看向长姐,她们也好想早日穿戴上更繁复华丽的衣裙配饰,能不能提前办及笄礼啊?

其实十五岁及笄也挺好的,反正只要她们不想嫁人,父亲也不会逼她们嫁。

说话间秦王政从殿外入内,众人连忙起身行礼。

阴嫚的及笄礼不如之前太子及笄那么盛大,前来观礼的官员也没那么多。基本只有一些重臣受到邀请,然后就是宗室成员。

一般女子及笄不会邀请外男,甚至有些朝代只有女性可以参加及笄礼作为观礼嘉宾。但大秦有它自己的秦礼,不讲究那些。

既然女子都能入朝为官了,男女大防也没被魔改得那么夸张,谁还管那个?

朝臣们倒是很羡慕收到邀请的臣子

() ,这可是长公主的及笄礼,能去的肯定都是被王上当成心腹的下属。

秦王政在上首落座,他过来只有一个任务,就是为爱女取字。

阴嫚期待地看向父亲。

秦王政眼神温柔地注视着终于长大成人的女儿,心里有一些怅然。

毕竟自古以来及笄礼都代表着女儿家要开始相看夫君了,一般及笄后没多久就会嫁出去。嫁出去后,女儿似乎就成了别人家的人,不再是自己膝下撒娇卖痴的小女孩。

扶苏见父亲有点神伤,便状似随意地说道:

“妹妹换上成年装束后看着还是二八少女一般,也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真正长大。她上回还同我说不想嫁人,要一辈子赖在父亲身边呢。”

秦王政心里的一丝丝伤感顿时被打散了个干净,他仔细观察爱女,确实还是一副依赖父亲的幼稚姿态。这样的女儿当然不能随便嫁出去给别的男人祸害,留在身边不嫁人也挺好的。

他秦王又不是养不起。

于是秦王政心情愉悦了不少,伸手替爱女整理了一下发钗,才开口说道:

“阳滋日后也有自己的表字了,不知你可喜欢?”

阴嫚瞪大眼睛。

有阴有阳,阴阳俱全,父亲确实是有心了。旁的兄弟姐妹名字就远不如她的用心,感觉就是随口起的,比如什么胡亥。

当然,将闾不算。

将闾的名字也是花了心思的,意为扶持大门、树木的意思。不过她大兄扶苏的名字就是高大的树木,可见父亲从一开始就是打算让将闾给大兄当助力来着。

这么算下来,这个用心起的名字还不如随便起的呢。从生下来就是大兄的工具人,好惨哦。

阴嫚偏头看了一眼弟弟将闾,见对方冲她做鬼脸,立刻又扭回了脑袋。

算了,有些人就是欠的,不值得同情。

及笄礼之后,阴嫚高高兴兴地去和妹妹们商量要做什么样的新首饰了。扶苏则随父亲回到章台宫,继续处理今日的公务。

(请记住本站地址:www.doupo7.com)

上一章 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